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前景 >> 正文 >> 正文

视频萍乡长丰乡国家级音乐大师擦亮葫芦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2/8/22
白癜风有没有忌口的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61.html

“来,一、二、三、开始……注意节奏……”在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国家级音乐大师郑石萍正指导学生学习葫芦丝吹奏。今年,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郑石萍回到长丰乡,立足文化教育与脱贫攻坚,以个人专业为切入点,发展葫芦丝主题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郑石萍在央视舞台进行葫芦丝表演)

受家庭影响,郑石萍从小酷爱音乐,并带领弟弟郑文萍自学竹笛。怀揣着对音乐的追求和执着,他潜心学习,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期间,郑石萍便受到多位音乐大师的青睐,后来成为葫芦丝、陶笛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担任世界葫芦丝巴乌文化联合总会常务理事。郑石萍葫芦丝演奏技艺精湛,曾获多个高级别专业比赛奖项,担任葫芦丝国际邀请赛艺术评审评委,十余次登上央视多个舞台,在北京音乐厅、北京剧院等地举办十余场个人葫芦丝原创音乐会,还获得美国绿卡,在美国进行葫芦丝表演与教学。郑石萍对作曲有独特的天赋,创作了《采茶歌》《傣家芦歌》等余首作品,他热爱故乡,潜心创作《故乡游歌》《天南地北芦溪人》《武功山顶草原美》等多个赞美家乡的作品,将家乡美景传遍海内外。

(郑石萍在个人葫芦丝工作室接受采访)

在音乐梦想的指引下,郑石萍独自在外拼搏多年,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名为“故乡”的柔软之地。郑石萍对家乡的感情犹如锅底潭的水,清亮而深幽。他孑然一身从长丰乡的大山走出,如今技能加身,毅然回到故乡,以个人的葫芦丝文化亮点助力家乡发展。他在芦溪县教育局的邀请下独自编纂葫芦丝学习教材书,并从年开始,每周六回到芦溪,义务开展葫芦丝培训。截至目前,他在芦溪境内培养了名老师,1万名学生,还为长丰学校的孩子捐赠了余支葫芦丝。如今,长丰乡成了葫芦丝特色之乡,葫芦丝演奏也成了长丰学校“一校一品”的特色。

(郑石萍指导张喆艺吹奏葫芦丝)

受疫情影响,郑石萍在北京开办的葫芦丝培训公司暂时停业,借此机会,他想到了回到长丰开办葫芦丝培训班,为家乡培养音乐人才。同样在外打拼多年,如今回乡创业的王勇如得知郑石萍要回磨桥村开展葫芦丝教学,便自告奋勇当起了郑石萍的“经纪人”。两人说干就干,立即着手开办郑石萍葫芦丝夏令营,建立葫芦丝农业基地开始种植葫芦。郑石萍夏令营招生消息一出,报名者如潮水涌来,甚至北京地区的学生也不远万里慕名赶到长丰乡学习葫芦丝。“郑老师非常专业,能跟着郑老师学习葫芦丝,我们从北方跑到南方来也值得!”来自北京的张喆艺与其他从外地赶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湘东的谢巧贝说:“郑老师人好,性格好,教课也好,我从来没学过葫芦丝,现在才第六天,因为郑老师,我已经爱上葫芦丝啦!”

磨桥村的另一边,面积余亩的葫芦基地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磨桥村贫困户有36户、余人,其中90%在基地通过务工实现增收,就算是临时工也能按1天元的待遇拿到工资。“每天早上7点我们就分好工,贫困户们栽种的栽种,除草的除草,大家都干劲十足!”葫芦种植基地的建立,帮助磨桥村解决众多村民与贫困户就业问题,王勇非常高兴。

(郑石萍与夏令营学生合影)

(长丰乡磨桥村鸟瞰图)

(长丰乡磨桥村葫芦丝综合产业园)

郑石萍心系家乡,意欲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反哺故乡。而王勇返乡从事农业4年多,经验丰富。两人自幼相交甚好,一拍即合,计划投入资金0万元,全力打造一个文旅结合的长丰乡磨桥村葫芦丝综合产业园。规划成片打造葫芦丝主题特色乡村民宿,并设计建造长达16公里的休闲徒步路线。建成集专业教学、食宿一体化的服务完备型精品葫芦丝基地培训中心,以国家级音乐大师面对面教学为亮点,吸引本地及外地学生报名冬、夏令营学习葫芦丝,带动各地家长走进长丰乡,进而扩大长丰知名度,打开旅游市场。在凝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成0亩集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系统化、专业化葫芦产业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岗位,帮助其通过自主就业实现脱贫;进行葫芦丝乐器、葫芦工艺品等产品销售,实现基地每亩产值达数千元,极大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葫芦种植基地)

(党委委员温情入户走访)

长丰乡磨桥村葫芦丝综合产业园项目,集文化培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于一体,抓住文化亮点,打造长丰乡葫芦丝文化名片,推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助力乡村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样既有内涵又有温度的项目,政府一定大力支持,你们放心大胆地干!”长丰乡党委委员温情对这一项目充满信心。(通讯员陈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