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当教练和陪练,儿子蝉联年级冠军
儿子拿到冠军,我很意外。
什么冠军呢?
乒乓球比赛年级冠军。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
年级多少人呢?
5个班,多人。
这些年来,关于课余是否给孩子报班,社会争论不体,家长纠结不已。
我的考虑是:
根据孩子的需要和要求。他若需要而且要求,而且价格能够承受,就报。否则不报。
结果始终没有报过班。
但从孩子五六岁起,我就开始倾尽所能,教给孩子我会的东西。
我主要教了孩子四样东西,三种球类,一种音乐。
球类分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
音乐可能会让不少人意外:
戏曲。
一方面因为我自己喜欢戏曲,另一方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很火,而且造了不少小明星,作为一个也爱面子的家长,我也梦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明星。
但最终的结果是,成败各半。
乒乓球和羽毛球,儿子练得不错,乒乓球还在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两夺年级冠军。
篮球只练了两三次,就因场地不方便、儿子没兴趣而停止。
戏曲逼着他学会了半段戏,也因没兴趣而罢休。
坦率地说,我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业余选手里,打得尚可。在学校拿过乒乓球冠军,在公司拿过羽毛球冠军。
为帮儿子提高水平,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装备。
普通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装备,都不贵,当然要买齐了。
二是方法。
我向来喜欢思考,虽然业余,但也常常琢磨怎么更好地提升水平。
特别是乒乓球,从发球、接发球、正手扣杀、反手扣杀、削球、力量使用等方面,不断给儿子做示范。
三是练习。
所有的技能,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
平时只要有空,就经常陪他练习。
羽毛球也经常陪他练。
特别是周末,经常带他到公园的健身园打球。若到有乒乓球台的公园,乒羽装备全带。
若无乒乓球台,羽毛球装备必带。
在公园里练球时,儿子的表现,常常赢得喝彩。
当然,练球时,儿子也不怕苦累,无论寒暑,经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好歹有我这么个教练和陪练指导,儿子就少走了些弯路,比我当年的进步快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五年级和六年级时,学校都举行了乒乓球比赛,结果儿子都勇夺冠军。
羽毛球虽没拿过名次,但儿子的水平也得到了认可,某个年级时,班里成立了羽毛球兴趣小组,儿子因为水平相对较高,担任了小组长。
通过打球,一方面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与儿子的互动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沟。
但只有这些,远远不够,如何更好地与儿子沟通,还要尝试更多方法。
大约儿子三年级前后,机会来了。
02.儿子给我当老师
儿子学校为了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成立了各种兴趣班,每个学生可以报一个。
一个周末,儿子回来告诉我们,他报了个兴趣班。而且学的是一种比较冷门的乐器:
葫芦丝。
因为是自己报的,兴趣高涨,有一段时间,周末一回到家,儿子就上网搜索各种教学视频,边学边练,非常投入。
很快,儿子的葫芦丝水平,就在兴趣班里名列前茅了。
我呢,因为在家里经常听他练,听多了,发现葫芦丝越来越好听,也逐渐对葫芦丝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过去一向看见乐谱就头晕的我,突发奇想:
我也学学葫芦丝吧。就让儿子教我。
这样一来,又跟他多了一种共同爱好,沟通岂不是更方便?
跟儿子一说,儿子也欣赏同意当我的老师。
我就开始跟儿子一起学。
儿子教学很认真,从指法到用气,从理论到实践,一点点地讲解,一点点地示范,虽然学得慢,但我也在一点点地进步。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的学会了一些简单乐曲。
我的兴趣也更大了。有时周末逛公园,不仅带着运动装备,连葫芦丝也带上了,有空了就练一练。
现在,虽然没学会几首曲子,但平时有空了,自己吹一吹,自娱自乐一下,对放松心情还挺有帮助。
而在跟儿子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了儿子的自信,锻炼了表达能力,我们爷儿俩的沟通,自然也多了些话题,共同语言更多了。
后来,儿子又学了象棋、围棋,周末回到家里没人下,就又开始教我。我也乐意跟着学。虽然只是学些皮毛,但又跟儿子多了些共同语言,平时有空了跟他手谈几局,虽然几乎总是输,却也充满乐趣。
通过打球、学葫芦丝、学下棋,平时跟儿子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而那些项目就成了我跟儿子沟通的极好的桥梁。尽管我与儿子的关系还有很多有待改善之处,但若没有那些项目,我与儿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就会特别少,沟通的难度就会增大许多,关系就更难融洽。
我之所以愿意学习那些,也是因为那些项目确实是我与儿子之间的一座座桥梁,能帮助我与儿子更加心连心。
所以,虽然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且平时也比较忙,但我仍然拿出了不少时间学习和练习。既让自己多了些小才艺,也帮助自己更好地锻炼大脑,最重要的是,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跟他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沟通还算顺畅。
虽然如今已经进入青春期,思想越来越独立,周末回来,他还愿意主动跟我做一些沟通,那些共同语言打的基础,功不可没。
现在,儿子又喜欢上了健身,特别是单杠。起初我教他了一些简单的动作。但那些很快就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了。他就又经常自己到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学习,理论上越来越专业,实践上越来越进步,标准引体向上能做近20个,连双立臂也能比较轻松地做了,近期单手引体向上好像也快能做了。
我平时也基本坚持运动,有时陪他一起玩玩单杠,有也时不时指点一下我,纠正一些我运动中的不良习惯。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感觉,真的挺好。
03.共同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
大约在十年前,我就发现,所谓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其实根本不是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单向的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而且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在教孩子,而是孩子在教我们。
是孩子在不断地拓宽的我们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自我突破,获得更好的成长,成为了更好的父母。
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作为父母,应当更多地感恩孩子,是孩子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成长,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最终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
我成长,孩子成长。
孩子成长,我成长。
而沟通,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
在沟通中,共同语言是和谐沟通的基本前提。
共同语言是可以培养的。
那就是找到一些共同爱好,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练,一起玩。
无论是共读同一本书,一起打球,一起唱歌,一起吹笛,一起下棋……甚至一起吹牛,只有培养更多的共同语言,才能有更好的沟通,有了好的沟通,才能有好的关系。
作为父母(哪怕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虽然工作忙,年龄长,也最好能想办法找到一些与孩子能够更好沟通的桥梁,哪怕自己原来从来没有接触过,哪怕难度比较大,只要是孩子比较喜欢而且是健康向上的东西,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都不妨试着跟孩子一起学学,在一起学练玩的过程中,共同语言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而且会多起来,不需要刻意地找。而且这种共同语言,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减少或消失。
这虽然会有些难度,但这要比跟孩子始终没有共同语言,到了青春期无法沟通要好得多。
其实,很多事情,本身的难度没有我们想像的大。如果我们决心要跟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并不难。而且学会了,不仅有助于改善和强化跟孩子的关系,对自己来说,也是增加了一些才艺,还可能因此给自己创造一些新的机会。
亲爱的父母,加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