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前景 >> 正文 >> 正文

云南系列游记丽江古城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1/15

干脆点,掐头去尾,就从“四方街”介绍起吧:这里是古城街巷的心脏。四大主街和两条侧街,从这里的四角和腰部辐射开去,东出“五一街”至“大石桥”,从中又分支出另一主街“新义街”。每条主街又各分支出诸多小街窄巷,形成逐层外扩的格局,从古城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出古城由小而大发展的历史影子。

古城的街道,均由大小规整的五花石条铺成,光滑洁净。在古代,街道就是连南接北的茶马商道,从石板的凸凹斑驳,可透见其历史的沧桑。

街面有高低倾斜度,这主要便于洗街。如四方街西高东低,一放西河水,满街的污尘弃物被一冲而净,归入中河送出城外,古道古市便月月如新。

其实,这“四方街”并不四方,而是个六亩左右的矩形宽街,纳西语称“芝虑姑”,意为集市中心。其形制,一说仿照自称“天王”的木氏的印玺,象征木氏权镇此方。一说是仿照纳西族古的龟体八卦图,四角长街为四足,中央镶五花石为龟背厚土,象征古城如龟寿千秋。但这两说,皆无从稽考,只能算作传言而已。

古城的长街小巷,多有历史文化含量。比如“新华街”,延伸在“四方街”的西北角,由古时“乌伯街”和“乌姑街”呈直角形衔连而成。“乌伯街”沿西河西岸平伸。“乌伯”意为坡边上,即狮子山麓。“乌姑街”则从“四方街”西河边垂直而上,直至“狮子山”头,是一条较陡的山街,故名“乌姑”,意为坡头。

“新华街”的路面,均由竖状的五花石板铺就,是最早的滇藏茶马道的出入段,所以“乌姑”之顶昔有“接风楼”,可居高尽览全城。“乌姑街”旧以制铜业为盛,以“丽江铜锁”闻名遐迩。“乌伯街”则因临西河,而呈现出“玉河烟柳”美景,乃是一条织麻街、刺绣街、制鞋街、面条街。

清代,“乌伯”有一座“净莲寺”,内有一位著名纳西诗僧妙明,他出省云游归来,又在寺旁建了“嵌雪楼”,一时成为丽江诗人马子云、牛焘、杨竹庐等雅集吟咏之所,许多佳作一直流传至今。

民国初,纳西族第一个文学社“桂香诗社”也设在这里。“乌伯”与“乌姑”二街交接处,正对丽江古城“四方街”,有个“牌坊过罗”,意为“牌坊巷”。巷口立三层楼的木牌坊,称为“科贡坊”,乃纪念巷内“一门三举”而建。

这里有个典故:清嘉庆年间,杨兆兰、杨兆荣两兄弟中举人,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举,一时轰动,官府特建坊以彰扬。至清末,这条巷又出了一位和庚吉进士,他也是著名的丽江纳西族诗人。

除了“新华街”乃一条悠古的丽江文化街外。“告肯”、即今“五一街”则是古城的另一条文化街,四方街东北角经大石桥即到。清代改土归流后,首任流官知府杨秘,和教授万咸燕创建的“雪山书院”便在此。

古城书院创于年,培养出一大批纳西族科贡之士。清代诗人木正源任过书院山长,“告肯街”也涌现出“丽江杜甫”桑映斗三兄弟,桑氏诗作传诵一时。

此外,在《木天王三抢杨神医》传说中,名医杨氏家族、清末名医和箴编撰的《玉龙本草》、民国时名药“寿元丰”,都是在这里弘扬开去的。从“五一街”延伸到“文明巷”、“文治巷”内,纳西语称“斯吉”,乃是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府署及其附属机构、文庙、武庙等所在地,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著名史学家方国瑜就生在这里。

“光义街”,是从四方街西南角延伸而去的,直至南门“母孔”,作为西南方出人之道,历史上出过几个大商家,如赵氏、周氏、余氏,使这条街带上了经济街的色彩。这条街从西南端“光碧巷”弯到南面的“忠义巷”,再北折至“新院巷”,明代是显赫的王府街,因这三条巷围护着木府。

“新院巷”原名“官院街”,纳西语译名“官当阁罗”,全巷原有三大木牌坊门:一大门在巷北与“七一街”交汇处,称“关门口”。二大门在巷中间,叫“天雨流芳”坊,横匾上四个字为汉纳双语,纳西语意为“去读书吧”。三大门在木家院正门前,为门楼式牌坊。“新院巷”与“忠义巷”之间为“马鞍桥”,又称“玉带桥”,据说是仿天安门“金水桥”而建。

过桥乃是“忠义”石牌坊正门,进门便是“木府”。王府按原形制重建,占地46亩,中轴线长米,主体建筑“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过街楼”、家院、走廊、官驿等,依序排列在中轴线与两侧,气势恢宏。

“七一街”,纳西语称“芝满”(尾街),从四方街东南角延伸出去,古城路面的五花石板均横状,乃是古代连接古城与内地的必经要道,后来演变成百货街、酱菜街、粑粑街。

此街的几个支巷很有特色:第一支巷“吉丁铺”意为(中)河那边,因该巷出过一位百岁老人,立坊以庆,故改汉名“百岁坊”。还出过拔贡诗人和东桥,及几位和姓将领。抗战时期,大理喜洲人前来开商号,一时又有“喜洲巷”之称。第二支巷“吉沙沙”,意为泉水飘洒,汉名叫“太史巷”,现名“兴文巷”,因为这里出过一位道光年间的翰林李樾。

但到了民国年间,这里则变成了金融巷,当时有影响的“丽江银行”便设在这里。第三支巷“诗干敦”,即“杀猪巷”,即今“崇仁巷”。巷名不奇怪,但称奇的是,从事屠宰业的,几乎全是纳西女人,她们的泼辣豪健可见一斑。

四方街东北面的主街是“新义街”,内有两个支巷,一是“密士巷”,如今却成了“洋人街”,过去称“牛家巷”,乃因出过几位牛氏实业家,纳西语的名为“阿营灿”。据传说,这里曾是元军南下时的驻扎地,“阿营”是纳西语对蒙古军的称呼,“灿”即村。二是“积善巷”,纳西语称“串敦乌”。

两巷之间一段,有个古名叫做“汝钦当”,意为“卖草街”,因古时这里马店很多,藏族商家常来常往,卖草业很兴旺,成为古代茶马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说远点,这“卖草街”自然是元代军马驻扎后,沿袭下来的一个历史印记。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将岁月独留于此,千年风霜也未能改变古城的模样。徜徉在古城的街道,任何不经意的一眼,会让人跌进记忆,让往事在情感中发酵。这就是古城,用独特的风采烙刻在我们心头,让经年遗失在这里的美丽,瞬间便能找到。

溪水落江月,灯光连古城

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际,街灯与天上群星遥相辉映,古城沉浸在一片珠光宝气中,像是一幅美妙的画卷。来时的大道,一盏盏路灯雪亮,像是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火龙。

古街灯火一片,如一条条波光闪烁的银河。起伏着,闪烁着,一直铺到天边,像是放大了几万倍的珍珠。结集在一起时,又似一串串葡萄发射着光芒。这样美的夜空,这夜色阑珊的一座古城,就这样的不经意地显现在我们眼前。

这时候,我与刘立哲老师,来到了古城的入口。第一眼,看到的是灯光照耀下的两个大水车。背景是灯火辉煌的古建筑,翘檐飞斗,廊亭台柱,屋脊瓦沟,栉比凸现着光彩,朦胧中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被笼罩在一片五光十色的斑斓中,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古城的过去和现在。

近前鲜花怒放,围簇在大水车的周围,在灯光照耀下万紫千红,生出一种娇柔的细腻。据说以前,古城曾有过很多水车,现在只留下了这两个,也成为了样本。有人说是母子水车,有人说是情人水车,来古城的游客,都会在水车前合影留念。水车带着灯光不紧不忙的转着,似乎还能听到咯吱的节奏声,它们坚守着丽江古城的岁月,也在欢迎着各地的来客。

水车下光线折射,透出水面,粼粼浪花跳跃着,浮光跃金,好似万千萤虫在闪烁流动,与碧天上的星光月色遥相辉映,美不暇接。灯光和倒影,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我觉得用任何华丽词汇去形容,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越细细品味,越觉的它韵味浓厚。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极美,给人感觉也不尽相同。

大水车前有玉龙桥,河水是从以黑龙潭起源,从这里流进古城的。水车旁有面照壁,上写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旁侧山壁上,还镶嵌着大型浮雕《丽江古城盛世图》,浮雕高9米,长55米,刻画了纳西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丽江的“清明上河如图”。

古城此时,像一个不曾被开启的故事,用不同色调封存着。层层叠叠的青瓦上,积淀着纳西人的梦想,凝重里带着向往,纯朴里又透着原始。在简朴的民族风景里,保持着那份天然的率性、固执的洒脱。

歌声飘荡在“四方街”小广场,只见人潮涌动,一圈又一圈的古城人与迷情其中的游客,此刻正携手踏歌而舞。一盏盏大红的灯笼,一双双迷情的眸子,一张张兴奋的脸庞,被旋律感染,被激情点燃。

挤在人群里观看,稍不留心,被人拥挤着踩了一下脚,但也没有任何埋怨,甚至瞬间,便忘记了疼痛。相机闪光灯此亮彼灭,节奏强烈的乐器声不绝于耳……

再行深处,看到古城的店铺前,常有着一条小溪,若进入店铺,须要走过一条木桥。说是桥,其实最简单的,就一条木板而已。店里卖的多是一些云南当地手艺人的工艺品。门口都挂着两排长长的红灯笼,灯光中闪耀着店铺的名字,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富有诗情画意。

深邃的小街道中,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闹市中的喧嚣,而是悄言细语,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这时候,古城有了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种展开的画卷。

而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身旁常紧紧偎依着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古城的富庶繁华。如果将木府比作是王者的天堂,那么,古城则是平民的乐园。

走进酒吧一条街里,绚烂的灯火将店铺描绘的五色斑斓,音乐让空气也弥漫着颤动。歌曲的互动对唱,加之附和的帮声,把这条街喧闹到了极致。

古城的酒吧很有特色,几乎每处,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和故事,很多酒吧的老板,大多是外国人和外地人,他们酷爱泡吧,因喜欢古城而留在了这里。

有个叫做“一米阳光”的酒吧很是漂亮,古色古香的雕花木楼,里面四个高挑靓丽的黑衣短裤女子,在乐队摇滚乐伴奏下跳着舞蹈,身形如蛇,黑色长发甩来甩去,震耳欲聋的乐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如痴如狂的观众,犹如在陶醉狂欢。

在酒吧前的小桥上留了个影,背景是门前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古旧的小桥,古旧的流水,古旧的房屋,甚至连酒吧都是古旧的。古旧串起了夜晚的风景,在我心中编织着相同的梦。我不知道前生是否来过,为何这一切竟如此的熟悉,并且懂得古城昨天的故事、懂得它今日的容颜呢?

小溪沉浸在浓重的夜色中,静悄悄地在巷间缓缓流淌,那丰满而袒露的胸怀,正在均匀地呼吸着,好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溪水流动,宛转有声,那样的清,那样的静,琮琮如一曲自然两相忘的和谐乐章。

一溪碧水与一盏心灯的邂逅,竟让我的心中生出满满的柔润来,此时,碧空无云,皎洁明月将清辉倾洒下来,给微波不兴的溪面涂了一层光明。岸边的翠竹绿林,清晰倒映在溪水上。微风拂过,水面摇曳出层层闪亮的波光,美不胜收。让我产生出一种缥渺的空灵。

顺流徐行,见有位盛装的纳西少女在卖花灯,古城有放许愿灯的传统。摆放的灯中,有鲤鱼戏水的图案。有“吉鱼兆福祥”的字样,荷花灯栩栩如生,玲珑剔透的明媚,如卖灯的少女。不少人买了灯盏,接连不断放入河中,灯盏如朵朵漂移的莲花。款款摆摆的随波远去。又颤悠着放下另一批,水光粼粼,波光潋潋。

河灯在河面上缓缓飘动,烛光映到水中,化成一道道晃动的光影,小河似乎有了灵性,显得活灵活现。河两岸的大红灯笼倒影在水中,蜿蜒着流向远方。河灯的烛光与店铺的大红灯笼,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用激情点燃着整个古城的夜晚。

岁月虽然已经沧桑,但旧境依然翠绿如初,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一曲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里,融化进这柔和的灯光中。我的思绪,迷醉着幻想。蛊惑着情感,而一盏盏荷花灯,正在水中漂浮着精致的年华,星星点点,与我诉说着当年的一段段旧事……

河畔店家飘荡出的绵绵音乐,在小溪上空回荡,灯光似繁星点点,点缀着古镇的轮廓。溪流沉浸于迷蒙的夜色中,悄悄在小巷间缓缓流淌。

踱步于夜色,看这青石板路面,不知经过多少时光的浸润,经过了多少岁月的风霜,散发着润泽的光彩。无言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阵风吹过,送来若有若无的声音,像风铃,又像来自遥远时光隧道里的马蹄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