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前景 >> 正文 >> 正文

热点教师节,倾听这四位教师的心声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4/15

你是春蚕,你是蜡烛;

你是园丁,你是母亲;

从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便有一盏明灯在前方引路。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最早启蒙我们的那个人,也是我们最想感恩的人。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每一位教师都在用爱与责任践行教师担当,奉献自己,为我市的教育贡献力量,谱写教育新篇章。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特邀四名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中无私奉献的精彩故事。在此,为默默奉献在一线的教师送上最真诚的致敬。

王满义、闫凤萍夫妇:

共守乡村学校30载

用爱点亮希望明灯

如果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教师默默无闻、潜心育人的最高境界,那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疑是教师们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执教于准格尔旗第四中学、准格尔旗柴登希望小学的王满义、闫凤萍夫妇就是这样,用爱谱写了一首感人的敬业奉献之歌。

准格尔旗第四中学和准格尔旗柴登希望小学位于十二连城乡,是两所乡村中小学校。每天6时许,王满义、闫凤萍夫妻二人便踏着晨曦开启了“忙碌模式”,拿着备课本、教学用具赶往学校,这对教师“夫妻档”此种工作状态持续了30年。

王满义:为家乡做点事,让乡村学生都被温柔相待

年,王满义从包头师范学院毕业,那年他21岁。出生在农村的他,见证了农村孩子的求学路。因为懂得,更加坚定,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回到了家乡,扎根乡村的一所中学任教。

土坯房、大通铺、24人的宿舍、火炉子……学校里一切还是自己念书的模样。17班,60余名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这个他教书生涯的第一个班级,环顾讲台下的一张张脸庞,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里面有自己曾经的影子。此刻,王满义笃定信念:守护乡村的孩子们!

时光荏苒,王满义已经50岁,除了时光的流逝,没变的是他一直都是一名乡村教师,还有心底的那份信念。

村里师资较为匮乏,实行“包班制”,一个人担任数个科目的教学。那时候,王满义担任1个班级的班主任、6个班级的生物、2个班级的英语,同时担任学校的团委、大队辅导员、学生会工作,还管理着学校粮库、图书室……1天24小时,1年两个学期,他就像一个陀螺旋转在学校里的各个角落。

城里寻常的的音乐、美术、照相……村里的孩子们没见过,更没听过。王满义是一个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老师,他决定挤出时间,用自己所学开拓一片新天地,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他省吃俭用把工资积攒起来,购买了照相机、电子琴、葫芦丝,创办校刊、成立军乐团、校园广播站、自学五线谱……把所有知识掏给学生。学校里除了琅琅书声,还有了歌声舞声游戏声,充实了校园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

“在农村能教出来啥人才呢?你能有啥成就感?”“呆在农村有啥意义?”……从教期间,王满义有过多次调动机会,他都不为动摇,面对质疑声,王满义总是微微一笑,说他们不懂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我出生在农村,热爱这份故土。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愿做春泥的乡村教师。”

王满义一边传道授业解惑,一边用相机记录着学校的印记。走进学校的校史展览室,历届师生留念、历届毕业照片、学校历史变迁、校园文化……照片分门别类,一目了然,透过照片看到了学校从土坯房到楼房,从24人住的大通铺到8人宿舍,从枯燥乏味的校园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王满义像珍爱宝贝一样呵护着这些老物件,像抚摸自己孩子一样摩挲着它们,因为自己是记录者更是见证者,对他越发弥足珍贵。

闫凤萍:他值得山里的孩子托付,值得我托付

90年代初的准格尔旗,交通不便,大风肆虐,一踏入准格尔旗境内,便给闫凤萍脑海里留下了准格尔“印象”。年春天,闫凤萍经人介绍认识了王满义,期间,两人通过书信往来联系感情,纸短情长,俩人互生好感。当年秋季,王满义写信给闫凤萍说学校需要聘用老师,希望她辞掉老家的教书工作,与自己来同一所学校任教。就这样,闫凤萍辗转来到了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

“你难道要一辈子选择在这山窝窝里教书?”不便的交通、恶劣的自然环境、破旧的宿舍……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虽说自己也出生在农村,但平坦的河套地区环境要好于这里,眼前的一幕幕,闫凤萍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这里是我的家乡,正因为家乡落后,才需要我们建设,要有人付出,这里虽说条件简陋,但人朴实善良,你会爱上这里的。”王满义的话语重心长。他的善良和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吸引了闫凤萍,看着恋人渴望而坚毅的眼神,闫凤萍心动了,正如王满义所说,闫凤萍因为一个人爱上了这个山窝窝。

就在这个秋季,俩人在学生和乡亲们的祝福中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婚礼,这个小家也成为了学生们经常来求教的“小教室”。

年,闫凤萍成为了准格尔旗第四中学的一名语文聘用教师;年,参加全旗考试,她成为了一名正式老师,被重新分配到了准格尔旗柴登希望小学,仍教授语文并兼班主任工作,从中学到小学,她坚守山村学校27年。

王满义、闫凤萍:夫妻教师双双守望山村学校

为了乡村孩子能学到文化知识、走出大山,王满义夫妇从进入乡村学校任教起,就把家安在了学校。无数个寒来暑往,夫妻俩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用赤诚之心照亮山里孩子的求知求学之路。

乡村的孩子很多家境贫寒,父母在外地打工,内心缺乏亲情交流,闫凤萍自制带锁的“心情盒”,学生有什么喜怒哀乐,可以不署名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小盒子里,由她与学生共同分享、化解。一天,盒子里的小纸条写着“因为爸爸生病,没钱上学,要辍学了”。闫凤萍感到事情非常严重,便马上核实信息并单独与这位学生进行了谈话。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丈夫,二人整夜未眠,商讨着解决办法。

“组织捐款!”王满义突然说。闫凤萍也感觉此办法可以试试,就这样,第二天,募捐活动启动。那时,闫凤萍还是一名聘用职工,每个月只有90元的工资,她第一个拿出了50元投入到了募捐箱。此次募捐,挽救了这名孩子的学习生涯。

对于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闫凤萍更是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回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上来。她教授的一名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上到三年级,突然就没有再出现在教室里,一天、两天、三天,闫凤萍坐不住了,嘀咕着这孩子出啥事了,怎么突然就不来上课了?放学后,迫不及待步行几里路,跑到男孩家里,得知,孩子父亲不务正业,整天沉迷赌博,把家里积攒的积蓄全部败光,母亲无奈,不让孩子念书,男孩每天去山上放牛。

“我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我知道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命运……”闫凤萍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孩子的妈妈,同时还积极为她寻求帮助。最终,这个差点辍学的孩子不仅顺利考上市一中,还考上了中央民大,如今找到理想工作,支撑起家庭生计。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一个学生都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接受新的知识,开拓眼界,健康成长。闫凤萍夫妇在从教生涯中以严父慈母般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在这对教师夫妇身上,我们感受到用坚守和爱点燃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到每个人的内心。

“家庭和工作如何兼顾?”谈及到自己的孩子,闫凤萍却潸然泪下。夫妻二人孕育一双儿女。女儿5岁那年,夫妻俩都忙于工作,中午放学,闫凤萍急忙回到家里做饭,女儿哭闹不止,一向很乖的女儿异常反应,也没有引起闫凤萍太多的注意,脑子里还是想着下午还有课要上,有个孩子学习成绩下滑需要给他补补课等问题。突然听不到女儿的哭声,转头才发现孩子抽搐已经昏厥,这时她才急忙喊邻居过来帮忙,医院。此时,丈夫还在学校里张罗筹划着五一活动的事情。

当别人问起闫凤萍,为什么不选择离开,而是坚守?她的回答很令人动容:山区的孩子机会本来就少,加上家庭认识的局限,他们更加渴望能有学习的机会。他们本来并不比城里孩子差,就是因为没人栽培,而耽误了。如果我们教师都走了,也许孩子们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更少了。

单调的教学生活,或许旁人看起来会觉得有些枯燥,但闫凤萍夫妇却感觉非常充实而满足,三十年,教出一万余名学生。从青春韶华,到年过半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心尽力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直到一拨又一拨的孩子跟他们挥手告别走出校门,走出这偏僻的小山村。他们用坚守诠释了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齐井荣:

用爱与责任等待花开

“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用心去对待,用爱去感化,用责任去教育,静静等待学生成长,等待花开。”这是康巴什区第二中学教师齐井荣在育人过程中秉承的信念。因爱与责任,所教学生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初次见到齐井荣时,她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没有片刻休息,拿起教材,又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谈及教学时,她表示,“在教学的路上,我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借鉴经典教学方案,只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经典。”

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齐井荣已经在三尺讲台站立十多个春秋。随课改的步伐,她逐渐转变教育理念。她认为,做好教育,不是简单地教好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

近几年来,齐井荣一直带毕业班,对教材早已烂熟于心,但备课时,她依然会认真读四五遍。她说:“每读一遍教材,会有不同的感受,多读几遍,或许能想到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何让一堂初中三年级的物理课生动而有趣,成为齐井荣每天备课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首先,她会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寻找“一师一优课”栏目,学习相关课程的优质课,包括视频、教学设计、教学方案、PPT等,她都会重复学习好多遍,不断从教学设计中领悟设计技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物理原理又抽象,怎样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出隐含的物理原理呢?

《家庭用电》这一课,以前是简单使用电笔插进插座,展示家庭用电。而家庭用电的线路大多采用暗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其用电原理。为了让这堂课生动、形象,齐井荣提前从网上购买了家庭用电的电路板,包含有电能表、电灯泡、三脚插座等零部件,并找学校电工师傅把电路板在上课前装好。

上课时,齐井荣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具,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跟随课堂的节奏,学生拧拧灯泡,拔下开关,探索着家庭用电原理的奥妙。

课后,学生还追着老师,想要再玩这个模板。“这个模板很有意思,我们直观看到家庭用电的整个线路,做题时,回想一下这个家庭电路板,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学生周星宇说。

每一堂教学课,齐井荣都把它当做一次对自己教学的大考,认真准备。日复一日,她都在备课、上课,在重复的过程中,履行作为教师的责任,用爱和责任呵护学生成长。

“初中三年级,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岔路口走错,将影响他们以后更多的选择。把握当下,需要我把更多的经历放到教学中,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