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前景 >> 正文 >> 正文

没有一个小孩能逃过夜市的魔爪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4/12/16

西双版纳夜市很有名,一到晚上,灯火辉煌摩肩接踵。三年疫情后看到这么多乌泱乌泱的人,第一反应,有点害怕。第二反应,看到一整个夜市的小摊,都觉得困惑,就卖这些孔雀羽毛,大象工艺品,镯子玉器,能赚钱吗?想想半个月前还在澳门逛街,跟助理两人逛遍所有奢侈品店,进门后找张沙发坐下,柜姐端上一杯水,气定神闲慢慢选。啊,纸醉金迷,啊,穷奢极侈,啊,灯红酒绿……现在我在逛地摊夜市,目之所及,我觉得没有任何东西能赚走我的钱。当然,小吃可以买一点,芒果糯米饭,越南小卷粉,傣族烤鸡……都说西南地区因为菜太辣,不能吸引上海人的口味。比如舂鸡脚,有的铺子是真辣,辣到吃一口像喷了火。不过出来旅行,我常要默念汪曾祺的一句话,口味最好杂一点,否则是个损失。这天晚上在星光夜市,最大的损失是没带个推车,妹妹不让抱,她对五光十色的夜市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一进去站在大象工艺品摊口,拿了两个粉色小象钥匙扣。摊主笑眯眯说,两个给你便宜五块钱。我想孩子出门一次不容易,25块就当买个情绪价值。她刚刚赏玩两个钥匙扣不到五分钟,站在另一个玩具摊面前,在一片花花绿绿的软陶卡通像前伫立良久,先把小象塞我手里,之后拿起小猪佩奇一家,整整四只猪,抱在怀里。她意思是,就要这些吧。对她来说,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对我来说,小朋友,你一口气要买四个玩具,这有点不像话啊,人家路过的小孩都只挑一个。我试图劝说她,就买一个吧,买佩奇还是乔治?妹妹一个都不肯放弃,我开始跟老板说,她要四个,能不能便宜点?东北口音的老板,看着妹妹要往地上躺,立刻坚决起来:我这都是成本价,一个20块,你看那两个大的我都没多要你。他说的是猪爸爸和猪妈妈。

我在摊前蹲了一会,犹豫着是该屈服还是该走。当时完全忘了讲价的核心战术,你扔一个价格,然后拉着孩子走,老板肯定会在后面叫你,回来吧,便宜点给你了。但是妹妹哭起来实在不好收场,狠狠心几秒钟后立刻扫码付款。有个小男孩站在旁边,他看中了一个奥特曼,他跟那个妈妈开价:八十,这个不能少,这是大个的。我看了看捧着小猪佩奇的妹妹,好吧,还是你的朋友们比较便宜。这天晚上在星光夜市,就像打战一样,我根本无暇他顾,只顾着两个小孩,一个都不能丢。

第二天傍晚,陪艾文在龙舟广场附近的公园玩,妹妹在车里睡觉。走着走着,我们走到江边夜市,我一看又是烧烤摊,玉器摊,木雕摊,本能想要撤退。跟艾文建议,走吧,找个饭馆吃饭去。他头也不回向前走去,撂下一句话,“这里不是挺好吗?就在这里吃吧。”江边夜市是长长的一条路,一路走下去会感觉简直没有尽头。它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小镇上一年有那么一两次赶集,一条马路上摆满各种摊子,卖衣服的卖小玩意的。大人都说没意思,但小孩觉得好玩极了。艾文是个喜欢简朴生活的人,他对逛商场一点兴趣没有,但对逛夜市相当着迷。他跟我小时候一样,每个摊子都要凑上去看看。第一个摊子是卖葫芦丝的,摊主说25,我都讲好价了,25拿一个葫芦丝,还送一个五块钱的小葫芦。艾文忽然来了句,算了,不买了。他偷偷告诉我,那些葫芦丝都是裂的,不好吹。

他雀跃地在夜市流连忘返,惊喜万分说,外婆肯定很喜欢这里。我说她可不一定。艾文说,她肯定喜欢呀,她不就喜欢买玉镯吗?夜市的玉镯20一个,还能讲价。有人支了个小摊卖核桃,精雕细琢那种,上面贴着标价,十块一对。我心想谁会买啊?没想到在摊子旁陪艾文看了一会,真有老阿姨心动。她试图讲讲价,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不同意,说,我这不讲价。老阿姨说,便宜两块行不行?摊主忽然来了句,“十块块一对还要便宜两块,您就喜欢讲价是不是?”我听完这句话,觉得很有意思,喜欢讲价是什么心理,可能就是不能吃亏的心理吧。谁不爱讲价呢?两个膀大腰圆的东北人从我面前路过,正在说着,“搁这买东西,那必须得对半砍价啊。”有道理。可小孩往摊子前一站,愣是一分钱都砍不下来。艾文下定决心要买一根葫芦丝,到第二个摊子,他又挑拣起来。老板开价贵了十块钱,卖35。我刚想说,有点贵啊。老板一边摆货一边叹苦经:好几天不来了,最近生意不好,白天都忙着拉货。他长着一副典型的少数民族脸庞,皮肤微黑,轮廓很深,一头卷毛,让我想起《孽债》里唱“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的云南孩子。他说这葫芦丝云南孩子都会吹,说完拿起葫芦丝,熟练地来了一段。算了,生活不易,何必砍价。付款的时候,发现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