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刘笑笑
手拉锯、藤编筐、纸糊簸箩、黑白电视机、蜜蜂牌缝纫机……8月13日,青岛市北区首个居民自己的“民俗展览馆”,在水清沟街道正式对外开放启用。
实物展示,感受历史变迁
水清沟街道民俗文化展厅,陈列了解放战争年代以来人民居家生活的一些老物件,有手拉锯、藤编筐、纸糊簸箩、黑白电视机、蜜蜂牌缝纫机等、还有纸糊风筝、泥塑、篆刻等传统手工工艺,有些东西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时代的历史记忆却永存于心。街道民俗文化展厅内所有的物件都是辖区居民自愿捐赠的,积累多了,我们就分门别类,打造了个小型展览馆,会定期组织居民免费游览,是水清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特色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展览以前熟悉的物件和景像,引发广大市民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增进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励老物件的时代能量,共同展望新时代美好生活。例如,河清路社区退休教师张伟源收藏的张工资条,用一个个精确的数字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匠人”助阵,享受工艺盛宴
为了增加市民的实践体验,水清沟街道会定期邀请辖区能人巧匠会来这里展示作品、教授知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陈月芝,是辖区一位胶东花样馒头制作达人,她制作的花样馒头不仅一个个栩栩如生,口感也非常的好,很多居民慕名前来学习制作。水清沟街道“尖刀上的舞者”李守敬是一个资深篆刻艺术家,他曾历时三个多月篆刻了余枚不同形体的印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中国梦”。这些社区“达人”,在街道的带动下,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当中,无私定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传授知识,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定期举办民俗手工艺培训
在这里,不但可以游览“民俗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还可以运动健身、阅读读书、绿色上网,所内也会定期举办葫芦丝、诗朗诵、合唱、书法、编织、泥塑等培训,只要居民来参与课程并办理学分银行学习卡,就能享受课程学时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年底可以兑换实物奖励,成为辖区居民消暑纳凉、打卡文化惠民活动的新地点。街道还会定期邀请百姓宣讲团团长张承贞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家风故事宣讲,讲述身边榜样的力量。展示厅每面墙上也精彩纷呈,有古语古训、话说民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更有社区精彩纷呈的活动风采录,游览下来,让人感受颇丰。
市北现有17处博物馆
据了解,市北区近年来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一战遗址文化、工业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港口文化等,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保用结合的基础上,有效挖掘了文物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市北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现辖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29处、博物馆现有17处。这些风格各异的专题博物馆群,实现了历史文化、现代旅游以及商贸服务的有机串联,构建起市北区独具一格的“文化池塘”,发挥着传承历史、惠及民生、彰显文化的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