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资源 >> 正文 >> 正文

春之七草散文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2/11/13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31224/4315791.html

繁缕

  久雨初霁,清风扑面,鸟仔倾巢而出,万物的心情,都显得大不一样。

  洗马河通往黎明湖的栈道边,绿莹莹、脆生生的繁缕,悠游地开着米粒大的小白花,尽情享受着春日的晨光。

  繁缕是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它的名字,出自苏颂的《本草图经》。在《尔雅》中,它的名字是蔜,《别录》叫它为蘩萎。

  我没见过比繁缕更加繁复密集的草了。茎茎叶叶交错挽连,重重叠叠,谁也不知这原本只是一棵草,还是一块密不见隙的草毡。

  日本园艺家柳宗民在他的《杂草记》中,也写到繁缕。

  他说,当春天到来,繁缕的茎叶便开始生长,在顶部开出五瓣的白色小花。花朵虽小,但模样可人,又由于总是沐浴着晨光盛开,故有了“朝开”这一别名。

  繁缕是“春之七草”之一。柳宗民说,他小时候,用繁缕喂金丝雀,鸟儿爱吃。

  什么是春之七草呢?

  这是日本人独有的说法。日本人每年一月七日有喝草粥的习惯,所谓七草粥,就是将繁缕、芹、荠、母子草、佛之座、崧、萝卜切碎煮成的粥。

  柳宗民说,喝七草粥,寄寓了日本人一年无病无灾的心愿。

  《本草纲目》说,(繁缕)正月生苗,细茎引蔓,断之中空,有一缕如丝,作蔬召脆。古代基督教教会,将繁缕定为3月4日的生日花,花语是“恩惠”。

  繁缕的繁殖力极旺盛,四季开满了白色小花,一株便可散播数万、乃至数百万颗种子,种子入鸟口,嫩叶可食用,真是大地的恩惠。

  芹

  日本人喝七草粥的习俗,其实来源于中国。

  《荆楚岁时记》记载,农历初七是“人日(人类生日)”,这一天,人们会用其中新鲜的野菜做羹食用,叫七宝羹。这习俗始于汉代,魏晋时开始盛行。平安时代,传入日本。

  十九世纪,日本脱亚入欧,不再用农历,食用七草粥的时间,也从农历正月初七,改为公历的一月七日。

  七草粥中的芹,是水芹。

  芹菜分水芹菜、旱芹菜、毛芹菜等种类,我们现在吃的是一般是旱芹。毛芹与水芹菜酷似,却有毒,又称毒芹,不能吃。

  诗经《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个芹,指的就是水芹。《吕氏春秋》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指的也是产自两湖的水芹菜。

  水芹菜属伞形科、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汉代时,即为南方贡品,与北方的荽齐名。唐代魏征等清贫的士大夫,对水芹情有独钟。

  《别录》说:“水芹生南海池泽。二三月作英时,可作菹及熟淪食。又有渣芹,可为生菜,亦可生啖”。

  水芹叶多根粗,味道比旱芹要浓郁许多。只要轻轻一掐,香味便一下子散开。散开的香味,弥散在空气中,让人觉得这春天就在身边。

  香干切丝,炒水芹,味道绝佳。

  天一热,水芹便老了。水芹与香干,就像牛郎织女,只在春天相会,爱过便别离。趁它们不注意的时候多吃一口,便是将春色多留了一天。

  荠

  荠即荠菜。

  荠菜是十字花科,荠菜属草本植物。

  中国人吃荠菜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苦的,荠是甘的。《尔雅》中也说:“荠菜甘,人取叶作菹及羹亦佳”。

  荠菜耐严寒,是春天最早生发的植物之一。

  晋代的夏侯谌在《荠赋》中说它:“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辛弃疾说:“春在溪头荠菜花”,都是说那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是春的旗帜。

  早春的一场小雨之后,一株株沾满水珠的荠菜,便破土而出,此时,也是荠菜最为鲜美的时候。

  早春的荠菜是野菜中的珍品。

  荠菜的味道清香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作用,相当于味精。

  食荠菜,就食其鲜。采荠菜,最好要赶在没有开花之前,过了谷雨,荠菜的茎叶已经老化,就不适合食用了。

  荠菜吃法很多,清炒、煮汤、凉拌均可。

  将洗净的后的荠菜,放进沸水锅里略微焯一下,滗尽水后,用刀细细地剁碎,做荠菜饺子、荠菜馄饨,以及荠菜豆腐羹等等,皆柔嫩鲜香,风味独特。

  苏东坡的“东坡羹”,就有荠菜、萝卜。

  荠菜也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利尿、止血、清热、明目、消积功效。《千金·食治》说:杀诸毒。根,主目涩痛。《本草纲目》说:明目,益胃。

  母子草

  母子草就是鼠麴草,也叫鼠曲草,是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麴,是酿酒的酒麴,古人也称酒母。鼠麴草和酒麴会有什么关系呢?

  没什么关系。

  《本草纲目》解释鼠麴名字的由来:

  曲(麴),言其花黄如曲色,又可和(huò)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故北人呼为茸母。

  但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里,称鼠麴草为蚍蜉酒草,倒是和酒沾上了关系。李时珍开玩笑说:难道是蚂蚁吃这种草,所以才有这样的名字吗?

  春草中,惟有鼠麴草是最好辨认的。

  它的叶无柄,形如鼠耳状或匙状,两面被白色茸毛。花黄色至淡黄色。

  鼠麴草揉出来的汁,呈青绿色,江南人称“青”。江南一带清明节青团的“青”,就来自鼠麴草。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说,浙江人爱用鼠曲草嫩叶捣烂取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闽台一带,民间也多在清明之前,采集鼠曲草,和上糯米粉做清明稞,作为节日食品和祭祀祖先。

  福建人也叫它黄花曲草、波波菜、棉花菜、清明草。

  鼠曲草性甘味平,《别录》说它,酸,无毒。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功效,经常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

  佛之座

  佛之座,日本人也叫田平子。

  柳宗民说,早春时节,在还没有翻过地的水田里,经常能看见一片片的淡黄色小花,那就是田平子。田平子的花,很像单瓣的蒲公英花,只是要小一圈。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野菜呢?

  这佛之座或者田平子,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稻搓菜。它是菊科稻搓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在许多农村地区,它就是一种猪菜。

  在饥荒年间,稻搓菜救活过很多人的生命。但奇怪的是,《救荒本草》却没有记载。

  清代状元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说得明白:

  稻搓菜,生稻田中,以获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叶,又似花芥菜叶,铺地繁密,春时抽小莛开花,如蒲公英而小,无蕊,乡人茹之。《救荒本草》所列皆山野中物,采录亦弗及。

  意思是说,山野的野菜那么多,朱橚的腿也就那么长,总会有遗漏的时候。

  稻搓菜也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凉血,消痈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咽喉炎、痢疾、乳痈、麻疹不退。

  芜菁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中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独立庭院。他看到儿子孔鲤从身边快步走过,急忙叫住了他。孔子问孔鲤:《诗》学了吗?

  孔鲤老实回答:没有。

  孔子感叹道:不学《诗》,你以后还怎么说话呢。原来在孔子看来,学不学《诗》,与会不会说话,居然有如此重要的关系。多读《诗》,我们的语言、文字不至于今天这样粗鄙。

  诗经中的葑(fēng),即为芜菁,又称蔓菁(蔓荆)。

  中国是芜菁的原产地之一。

  芜菁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肥大、柔嫩、致密,有甜味,呈球形或扁圆形,俗称圆萝卜。可供炒食、煮食。

  芜菁虽外形酷似萝卜,却不是萝卜。

  它们同属十字花科,但芜菁为芸薹属,萝卜则是萝卜属。萝卜肉质较为松软,芜菁的肉质较硬,水分较少,多粉质,口感有点面,吃多了寡淡,可归入穷人食物。

  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曾作《菜羹赋》,他在序中说:

  “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萝卜)、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常享。”

  他在黄州吃了很多芜菁,都是因为穷。陆游诗:“安得北窗风雪夜,地炉相对煮蔓菁”,也是因为穷困潦倒。

  也许是因为在黄州芜菁吃多了,吃出感情来,苏东坡在一首《望江南》中写道:“百舌(百舌鸟)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bógū,布谷)鸣。春色属芜菁。”

  百舌无言,桃李花尽,布谷声鸣,那已经是暮春了。

  陈藏器《本草拾遗》说:“芜菁,北人名蔓荆。今并汾、河朔间烧食其根,呼为芜根,犹是芜菁之号。芜菁,南北之通称也。”

  萝卜

  萝卜,就是古人口中的芦菔,也叫莱菔。也就是今天的白萝卜。

  在古代,芜菁又有一个别名,叫菘。莱菔也叫紫菘或紫花菘。

  菘也是白菜的别称(白菘)。古籍《齐书》中有一段记述,南齐周颙隐居于钟山,文惠公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周颙答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周颙说的菘,就是指白菜。

  古人有个误解,认为蔓荆(芜菁)与白菜(菘)是同一个东西,“在南土,叶高而大者为菘,秋冬有之;在北土,叶短而小者为蔓荆,春夏有之。”

  李时珍认为,这个“南北变种”论是站不住脚的。他说,白菘(白菜)根坚小,不可食,紫菘(萝卜)根似蔓荆(芜菁)而叶不同,种类亦别。

  在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芦菔也叫温菘。

  他将菘(芜菁)与温菘对比:芜菁根细于温菘而叶似菘,好食,西川惟种此。苏颂《本草图经》说:莱菔功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

  中国是莱菔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先秦的《诗经》中,就有关于莱菔的记载。

  民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萝卜与姜,曾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着一份重要位置。萝卜是中国人吃得最多的菜蔬,它不仅可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而且可当水果生吃,还可以腌制成酱菜、泡菜,口味极佳。

  中国人药食同源,萝卜生姜也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李时珍说,莱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有意思的是,萝卜与生姜,本身还是一对欢喜冤家。李时珍说,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食用七草粥呢?

  他们沿用中国古人的观点:春到人间,大地孕育春暖,这个活力,赋予这期间生长出来的春草。日本最早的诗歌集《古今和歌集》中,便有“春野出,若菜摘”的诗句中。

  所谓“若菜”,就是指初发的嫩菜。

  它们孕育了一冬的醇厚,汇聚成初春时节的鲜香,象征生命力旺健。食用七草粥,就是将春之七草的活力养分,摄纳入身,用以养生。

  而从营养角度来看,春之七草熬成七草粥,淡中生滋,可以生津润肠暖胃,舒缓新年期间过度工作的肠胃。

  除了春之七草之外,日本人还有秋之七草,那是最具秋色本韵的七种草花。《万叶集》里的秋七草是胡枝子、芒草、葛藤、石竹、女郎花、泽兰、桔梗。

  春之七草,用以食用,秋之七草,用来欣赏。让野草走入生活,是一种珍惜自然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返璞归真的领悟。

  身处工业文明时代,我们越来越缺失这种质朴的领悟。因此,柳宗民在《杂草记》中说,这些杂草身上,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温柔与恬静。

  春天里的温柔与恬静几乎俯首可拾,只不过,常被我们忽视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