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哈,战狼是几个意思?我只是个文化人。
Hi,新时代的各位朋友好,我是来自大唐的韩愈,字退之。可能跟大家有点代沟呀,不过没关系,有沟必火,大家都喜欢有沟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代差。
那个冒充“探花郎”的人,其实我是知道他的,他每次考试都是班上30多名,语文更是不及格。
居然还要给我“作传”,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亲自捉刀,展现一下我一代文宗的实力。
②
说到战狼,因为代沟,我终究没能看到你们的高科技电影。我们唐朝人只爱看戏听曲,真人真唱,不兴替身和假唱,属原生态良心演出。
咳咳,听说你们的文化局领导干部上台“演出”,葫芦丝都拿倒了,还在倾情劲吹,牛呀。
你看看,我韩愈就这点不好,人家领导就那么点小错就揪住不放。
领导工作那么忙,天天上上下下的,还要抽时间上台演出,一切不都是为了人民嘛。我也知道吹空气也是很累人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对不起,我这臭毛病一千多年了,就是改不掉。
领导就是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领导也是要面子的,也是更有脾气的,有时也会对主人进行惩罚性“服务”。
理都懂,可我就是不长记性,就爱跟领导对着干,结果就变成苦果了-----
贞元十七年(年),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这一年,34岁的我终于通过大唐吏部的选官考试,并授职国子监四门博士(这四门博士,只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事业编教书的)。
为了这一刻我整整拼搏奋斗了15年,试问人生能有几个15年?
这也许是跟我太过愚笨有关,别人进士选官一次过,而我进四选四八次过,我这么实诚地透露自己的隐私,你们可别笑我笨呀。
但我还是要给你们一点忠告,这世上没有天才说,所谓天才,无非就是天天坚持不负才。
好了,不跟你们倒苦水了,说点高兴的事吧。
我在四门博士岗位上人岗相宜如鱼得水,我崇尚自由奔放热情,不自觉地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们听我的课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当时社会上学风糜烂,人人都耻以为师。读书人拜师也只注重官爵名望,而不是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
作为四门博士的我很生气。经过调研,我在国家级杂志《大唐考试》发表学术论文《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如轰石击水,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直到今天,《师说》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很欣慰。听说你们的高中生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我又忐忑不安,不好意思给你们增加负担了,罪过,罪过。
鉴于我在教育行业取得了一丁点成绩,二年后,我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监察部小领导吧,主要职能“分察百官,巡按郡县”。
哈哈,这个工作对我胃口,我对贪官猾胥可讨厌了。更让我高兴的是,跟我一个办公室的还有两人,一个叫柳宗元,一个叫刘禹锡,都是你们眼中的大咖。
和他们同处一室,即可以交流工作,还可以聊聊文学,两不误哈。关键是,这样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可以不超标,免除隔来间去之劳,呵呵。
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监察御史也就一八品小官,但位卑权重责任大。
我就带一小吏骑匹瘦马,开始巡按郡县,这一巡可不要紧,才知道京畿诸县恰逢夏旱秋霜,庄稼颗粒无收,农家人伐树拆屋,以交税赋,饥民塞途,毙踣沟壑。
发生如此严重饥荒死人事件,地方官为了政绩却隐瞒不报,照常征税。
难道这个“秘密”就让我一个人发现了?让给我独家报道?非也,我知道京兆尹李实是皇亲国戚,没人愿意去触霉头。
但我不一样,我虽没有诗仙诗圣诗豪之盛名,但探花郎既封我为“战狼”,这称号阳刚霸气,比某些人叫我大愤青、韩大炮有文化多了,我决不能辜负之。
不平则鸣,纵使刀山火海,万死不辞。我的调查报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第一时间上报朝廷,结果,“天子恻然,卒为幸臣所谗”,我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就这样,我在监察御史任上不到一年,还未来得及大施拳脚,还没抓到一个贪官,就被一脚踹到四千里之外,一个鸟不拉屎的山旮旯窝。
其实我对这种环境没有一点违和感。
大历十二年(年)我随大哥韩会南贬韶州(今广东韶关市),那一年我才九岁。可能你又会问,这么小的年纪,不在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为什么要陪着大哥一道颠沛流离呢?
我说你吧,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就想看看伦家哭的样子吗?呜呜-----
③
唐代宗大历三年(年),我生于河阳(今河南孟州),郡望昌黎,世人也称我韩昌黎,昌黎先生。
当时我的家庭条件挺好的,我爸叫韩仲卿,是大唐一中层干部,我大哥韩会、堂兄韩弇都是政府干部,我就是你们所说的官二代。
老爸韩仲卿肯定没我出名,但老爸在我眼中是大山一样的存在。当然在你们眼中他就是空气了,这不怪你们,因为你们真的不认识他。
为了不让老爸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我就讲一个小故事吧。
我知道你们都是诗仙李白的死忠粉,而我是他的脑残粉。我曾写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骂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谁敢说太白爷爷一不字,我就怼死他。
有一次,太白爷爷浪到了武昌玩,当地官员陪同他登上了黄鹤楼,并向他索诗。只是很遗憾,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叫崔颢的家伙已题诗在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白爷爷一看,这诗写得不错呀,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了,最后只能无奈地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作罢。
崔颢是谁并不重要,你知道向他索诗的那个官员是谁?请你们记住他的名字韩~仲~卿!——武昌县令,我韩愈的亲爸爸。
后来,我爸从武昌县令卸任后,鉴于我爸在武昌令任上取得的良好政绩,赢得了当地民众爱戴。
当地乡贤组团邀请大诗人李白为我爸作传,勒石立碑,以表彰其圣贤之德,爱民之风。
太白爷爷欣然应允,分文不取,一篇壮气磅礴催人泪下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烁然而出,闻名其时。
说了这么多,终于让你们记住我的老爸了,哈哈。
只是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会是什么味道。我还没上大班,老爸便撒手而去,生母隐没,我三岁而孤,只能跟兄嫂生活。
好在长兄如父,兄嫂视我为己出,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让我觉得我跟其他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
在学习上兄嫂对我也是严格要求,《旧唐书韩愈传》说我“幼刻苦,不俟奖励”,意思是说我从小就学习刻苦,根本就不用小红花、大白兔哄着学,完全是一种自觉的快乐学习。
④
可我不晓得,生活为什么要屡屡对我下手,难道真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我12岁那年,我敬爱的大哥韩会病死在贬所韶州任上,终究没能活着回到家乡中原。
可怜的嫂母带着我和侄儿韩老成扶柩北上,餐风宿水,卧月眠霜,历尽千辛万苦,终将大哥归葬河阳故里。
嫂母本想在河阳老家,靠着几亩薄田,将我和侄儿扶养成人。
谁曾想,朝廷和藩镇之间、藩镇和藩镇之间为争夺藩镇控制权,在此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拉锯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百姓遭祸殃。
不得已,嫂母只得带着我和侄儿避难江南宣城。江南远离战火,我在这里寻师交友,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五年时光。
贞元二年(年),19岁的我长剑在腰,伫立船头,衣袂飘飘,睥睨北望,一声怒吼:长~安~我~来~了!
事实上,这不过就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到了长安才知道,我就是个小丑,身上还背着个大宝剑呢,其实就像个大傻X。
随着一次次科考失利,卡里的银子哗啦哗啦地流失,马上就到了六位数密码管理两位数余额的窘境。
深秋的夜晚,寒风刺骨。
我伫立长安街头,孤单的身影斑驳在冰冷的街道上。长安城内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璀璨,却没有一盏愿意温暖我。
我连吃一碗拉面的钱都没有了,我很饿,我不哭,因为我的名字叫战狼!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成瘪三。
我硬是靠着在大酒店洗碗,工地上搬砖,风雨中送外卖-----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是我人生中最难看的时刻。
贞元八年(年),我终于考中了进士,这一届进士考试,中唐真正的大腕、时任兵部侍郎陆贽任主考官。
这一榜录取进士23人,人才荟萃俊采星驰,其中李绛、崔群和王涯都先后做到宰相,故此榜被后人称作“龙虎榜”。
但千年之后,谁还知道什么李绛、崔群和王涯的,只记得我韩愈。哈哈,你们当了宰相又如何,还不是我笑到了最后。
这一年我年仅25岁。那个白乐天29岁考上进士,不是显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嘛。
还有那个谁谁,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个,都多大了还吹。
哦,想起来了,是我的学生孟郊。老师我可以批评他,你们不可以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家孟郊46岁考上也不算太大哈。
只是考中了进士,并意味着你就躺进了保险柜,要想端上政府的铁饭碗,那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我说的当然都是正常情况,那不正常的情况可就多了去了。
你家是皇亲国戚,那根本就不用参加什么进士考试,直接就能当官。士族子弟靠承袭获官者,每年有几千人之多,而靠科举及第入仕者,每年仅二、三十人而已。
至于进士考试、选官考试,那这里的道道就太多了。
你知道陈子昂前辈为啥要当众碎琴,显摆他家钱多吗?并不是,什么路子都没有,只能出此下策,只不过想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