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零1秒,这是扬帆管乐团被全世界看到的时间。
小军鼓敲响之后,“鸟巢”缓缓响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演奏这首赞美诗的,就是扬帆管乐团的47位乐手。他们由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44位视力障碍学生和3位老师组成,其中,有23位孩子完全失去了视觉。台上的两位盲教老师,也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从年11月8日,管乐团就开始进入了冬残奥会准备阶段,但是直到年1月13日,校长李龙梅才第一次拿到会歌的曲谱。在此之前他们只能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看到乐谱的时候,管乐团的指挥老师李沂念还觉得“一教就会了”,因为在他看来,孩子们演奏过比这更复杂的曲目。看到校长把乐谱锁进了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他才意识到事情的困难程度。演出的保密要求,意味着他们无法请求校外专业老师的帮助。李沂念是学校里唯一专业对口的老师。
这个创办于年的乐团,曾在去年以70位成员的规模,创造“最大的盲人管乐团”世界纪录。但是乐团一周只有一次管乐专业老师的教学课程。
和孩子们相伴时间最长的,是管乐团背后的34位老师。他们之中没有管乐专业的老师,甚至音乐专业的老师都很少,很多人连简谱都不认识。因为孩子们的特殊性,校外的专业老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教这群孩子。
建团之初,面对手中的管乐器,学校的特教老师也吹不出声。时间长了,有些老师看着孩子比自己吹得好,甚至想过放弃,但为了不成为孩子们眼中的逃兵,几乎没人离开。
通常学习一首新曲目,老师会把音乐放在学校的广播里作为铃声,孩子们吃饭和课间都可以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然后才拿到各自的乐器领域开始熟悉乐谱。这一次,3位老师,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录制了30多个声部的音频,再把音频播放给孩子们听。
音频还不能随时让孩子们听,只能在音乐厅里排练的时候,由老师拿着手机或音响,让孩子们现场听,现场背。往年一首曲目至少都要熟悉一个月以上,而这次三天之后,孩子们就开始合练了。
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自己演奏出来的会歌,都不约而同用到了一个词——辉煌。当老师们告诉他们这首歌名为《未来赞美诗》,有孩子说,“怪不得我有一种充满信心、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感觉”。
这一批孩子很少有这样演出机会,上一次还是年扬帆管乐团和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的合奏演出。那一年参与演出的孩子,这一次重新站上“鸟巢”的只有6位。其他孩子都是第一次来北京。
平时训练,李沂念老师会站在前台指挥,孩子们身边的老师可以跟着他的节奏,通过拍肩膀这样的小动作,来提醒孩子们纠正或调整。就算没有那么多老师的陪伴,管乐团里没有完全失去视力的孩子,也可以察觉李沂念大幅度的指挥动作,再通过音乐传递给周围的乐手。
但他们在2月8日到达北京后才被告知,演出希望由孩子独立完成。这一次,只能依靠孩子们自己了。
2月21日孩子们终于进入了“鸟巢”开始排练,他们一路上最好奇的事情是,“鸟巢”是什么样的。但是,他们只能在进入场馆的时候从老师们的口中得知周围的风景,比如它是一个用钢筋建造的比例放大很多倍的鸟窝,老师们还会给他们说“鸟巢”入口右手边结冰的河,这在他们的南方生活中并不常见。孩子们知道冰面的变化,随着联排的推进,最后几天厚厚的冰面已经完全化掉了。早上入场时,河面上是水波荡漾,晚上零点前后出来,水面还会倒映出对岸的灯火。
只是这个“鸟巢”太空旷了。他们第一次在这里联排的时候,并没有平时那么成功。他们听不到自己和同伴们吹出去的声音。这对他们非常重要,失去了平日音乐厅里的混响,他们的音乐“拉不回来了”,他们只能不断发大自己的音量。
不止是演奏,离开了老师,出发到升旗台将近40米的距离,都是他们训练的重点。
站在队伍左后方的吴浩屿是管乐团里最小的成员,只有10岁,他在这次表演中负责大鼓,原本学习打击乐中吊镲的他,因为打鼓的孩子生病,被临时换上。老师们发现他在弹奏钢琴时有很好的节奏感,让他从零开始学习大鼓。而只要他出现失误,整个乐团都会被他带偏。
3月4日晚,他们终于在没有指挥和管乐团里每个老师们陪伴下,用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分秒不差地,和升会旗同步,用1分58秒完成了这场演奏。
李龙梅校长最初成立这个乐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团队和合作的意识。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到,往常学校里都是以单独表演的形式居多,那时学校里的孩子喜欢音乐,也可以吹笛子、葫芦丝,或者唱歌,但很少和别人合作。许多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都是不自信,很自卑、胆小。在委内瑞拉,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基金会和音乐家资助当地贫民阶层的青少年,组成多个管弦乐团,其中不乏有孩子成为青年演奏家。
站在舞台上的扬帆管乐团首席小号手王太樊也是这样,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小号演奏到极致,和世界级的音乐家们同台演出。
乐队里有一个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他已下定决心要考音乐专业。慎重考虑之后,他坚持来到北京参加这次演出。为了配合他,远在重庆的老师承诺,只要他有空,24小时都可以给他补习。于是,这位低视力的孩子,一边排练,一边在手机上做着老师们在重庆给他整理的复习内容。
孩子们大年初五就被一个个从家里接回学校集训,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和家里人联系。手机另一端的父母,有些甚至没有出过大山,他们一直和父母强调的是,“一定要记得看我们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