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授予个单位“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名同志“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称号、名同志“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称号。市老年大学办公室(市老年大学)名列其中,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年,市老年大学创办。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市老年大学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载体,紧紧围绕“规范、创新、提升”的发展思路,不断抢抓机遇、探索实践、破除瓶颈,在组织保障、阵地建设、教学改革、品质提升上不断发力、成效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市老年大学已成为拥有10大专业、37门课程、个班级、余名在校学员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综合性老年学府,走出了一条具有阳泉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之路,成为我市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窗口和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先后获得“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阵地建设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党建引领 政治建校
市老年大学坚持以党建统领教育教学活动,按照“利于活动、便于管理、应建尽建”的原则,在班级、团队、学会中组建了个功能性党组织,采取“开学第一课”“每月主题党日”“七一建党日”等线下专题学与“微党讯”“微联络”“微课堂”等线上时时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功能性党组织“线上线下”互融共促,构建起“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学校、管理在支部、服务全社会”的党建新模式,营造出团结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唱响了“余热生辉、银耀山城”的党建品牌。
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近年来,市老年大学积极引导党员学员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构筑起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党员学员参与广泛、社会效应显著提升的党群服务“大格局”。学校先后组织花鸟班的20余名学员为太上街社区制作墙体手绘,组织书画班20余名学员为龙躺梁社区临街墙面绘制了米长、2米高的文化艺术墙,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先后组织近0名书画班学员为社区、乡村书写春联余副,组织书画学会、女子画院的学员到基层企业绘制团扇、创作作品余幅。通过这些活动,党员学员将所学所长转化为温暖贴心的为民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老党员老学员主动请缨,深入社区、街道,充当志愿者、捐款献爱心,学员王晓燕“火线入党”,助力疫情防控。近三年,市老年大学累计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余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90余次,惠及群众30万余人。年,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会上,市老年大学“旗袍文化研究会、电子琴基础班、花鸟班”3个功能性党支部受到表彰。
创新发展 特色强校
退休后走进老年大学,学习喜爱的专业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晚年生活过得丰富精彩,是当今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市老年大学给出了答案,成功打造出“学制+学会”“主校+分校”“常规+模块”“评议+考核”“党支部+班委会”的老年教育阳泉模式。
我市老年人“上学热”的背后,是老学员不愿离校、报名者持续增加、学员“只进不出”问题的凸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老年大学主动作为,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围绕规范化办学,将学员实际与各方意见相结合,研究探索出了“学制+学会”的办学新模式,一方面规范学制,推行课程结业制,另一方面在学制终端引入专业“学会”。市老年大学通过提供场地、搭建平台、引入专家等手段,组织开设各类“学会”,毕业的学员以参加“学会”的形式,交流学习、组织活动、发挥余热,既解决了“只进不出”的问题,又为毕业的学员搭建起新的平台,有力推动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年,“学制+学会”的办学模式被省委老干部局推介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创新案例。
年9月17日,市老年大学德胜街社区分校挂牌成立,这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积极尝试,也是市老年大学开阔思路、引入社会力量、开门办学的重要实践。“主校+分校”模式的推行,进一步扩大了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可及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常规+模块”是市老年大学与时俱进的实践。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市老年大学着眼时代新发展、生活新变化、老年人新需要,开设了智能手机应用、网上购物、小视频制作等课时短、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模块教学、微型课堂,不断满足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需求。“评议+考核”是完善教师队伍聘任、考核的管理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党支部+班委会”是健全班级党组织建设,以开展先进党支部、文明班级评选为载体,探索实践班级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
夯实基础质量立校
夯实发展基础,为规模办学赢得“生长的土壤”。
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怀,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的协调推进下,学校争取到场地和经费,扩大了教学场地,建起了全省唯一一家面向老年群体的大型多功能专业演播厅,有效改善了我市老年教育教学条件。年底,学校抢抓机遇,主动争取,成功扩充电力容量,彻底解决了学校扩建后电容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用电的功能性、安全性、保障性。
聚焦主责主业,为老年课堂种下“希望的种子”。在教学实践中,市老年大学重视规范学制大纲,统一了葫芦丝、书法、计算机、茶艺、二胡等科目的教材和大纲,规范了学制,建立起分层次设班的阶梯式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质的突破。年,市老年大学在全国老年大学优秀教学大纲建设校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研发,以“探索实践、学习研讨、总结提炼”为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交流活动,先后编纂了音乐基础、葫芦丝等课程的10本校本教材,填补了多年来无老年教育校本教材的空白,教育教学针对性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市老年大学通过深化课堂改革,打造精品教材、精品课堂,释放品牌效益,在巩固教研教学成果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年以来,市老年大学教师编纂的《中老年葫芦丝巴乌讲堂录(上)》《中老年葫芦丝巴乌讲堂录(下)》先后在全国老年大学优秀教材评审中被评为优秀教材,葫芦丝、民族舞等“精品课堂”录播视频被推荐参加全国评审。
紧跟时代步伐,为老年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年,按照中组部老干部局提出的“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市老年大学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争取财政资金38万元,启动智慧校园工程建设,在应用系统开发、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发了课程自行升级、网上预约报名、新老学员智能分区报名等多项功能,初步完成了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消防报警、监控广播等建设工程,为教学教研、服务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提升内涵文化兴校
走进市老年大学,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课堂、配置完善的教学设施、层出不穷的校园文化创意,令人眼前一亮。
用文化涵养心灵,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老年大学在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教育发展、搭建老年学员沟通交流平台等方面不断尝试,打造出了“一刊(校刊)一讯(简讯)一网(校园网)一站(广播站)两平台( 年以来,市老年大学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不断创优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打造“红色文化”阵地,创建了包括党员问心厅、党建长廊、中国精神、校史文化、专业展厅等5大类文化展示区,通过打造“校园文化”阵地,呈现出“一层一品一主题”“一室一效一特色”“一梯一貌一风采”的文化特色,构筑起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阳泉市老年教育主阵地。
市老年大学不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最大程度满足广大老干部和老年人展示“学为结合”成果的迫切愿望,在全市打造出颇具影响力的夕阳红春晚、全市老干部书画展、全市老干部合唱展演、旗袍文化展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5大品牌活动。5个专业学会、24支艺术团队近0名学员骨干,积极参加全国、省、市比赛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共荣获项集体奖项,其中,国家级41项、省级43项、市级80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奖4项。10余人举办了个人书画展,33人出版个人书画摄影诗词集,人成为国家、省、市老年书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会员。年12月,学校夕阳美艺术模特队被评为“全省优秀老干部文艺团队”。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市老年大学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老年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在这里“解锁”晚年幸福密码、丰富扩展人生境界、感受别样精彩生活。(刘俊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