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俗称喇叭,也是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年5月,唢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多年历史的宁阳县华丰镇西故城村的崔氏唢呐,至今已传了六代。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个唢呐世家,听崔家姐弟讲述这项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出身唢呐世家,六七岁就开始摆弄唢呐在宁阳县华丰镇西故城村,提起崔文龙一家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崔家先辈便凭着一支唢呐“闯天下”,从此代代相传,直至第六代传人崔文龙这一辈。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崔家唢呐以其独有的演奏技巧和悠久的家族相传史,成为宁阳乃至周边地区少有的祖传唢呐世家。“崔家的唢呐行当可溯源至清咸丰年间,从我太祖父、曾祖父、爷爷传承至今已是第六辈,已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今年30岁的崔家第六代传人崔文龙说,听爷爷讲,老一辈当时吹唢呐一是喜爱,再者也是为了生计,因为过去在北方农村,婚丧嫁娶、祭祀庆丰等活动,都有请唢呐匠和鼓吹班的风俗。由于崔氏唢呐音调优美,吹出来的音色明亮,音量大,深受乡邻们欢迎,方圆十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曾祖父、爷爷去吹一段,这一吹就是几代人。崔文龙的祖祖辈辈都是当地有名的唢呐高手,是一群能将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艺匠。父亲崔元军不仅喇叭吹得好,而且葫芦丝、二胡、短笛等“十八件乐器”,样样精通。受祖辈的熏陶,崔文龙姐弟俩自幼对唢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时跟随父亲学唢呐,11岁时就能得心应手吹奏唢呐曲。“小时候,一放假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出去表演,一吹就是一天。”崔文龙说,那时候乡邻们看这么两个小孩吹得这么好,对他和姐姐是连连称赞,姐弟俩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走到哪儿都有乡亲认出来。为了更好地提高技艺,在崔文龙13岁时,父亲把他和姐姐崔文文送到泰安一家唢呐培训中心接受专业训练。姐弟俩凭着对唢呐的执着与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3年,两人分别获得中国管乐学会九级认证证书(最高级别是十级)和中国管乐学会六级认证证书。家传的技艺,要长久地传承下去“唢呐一直以来不受大家重视,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红白喜事才吹,所以很少有人学习唢呐。”提起唢呐这一行当的现状,崔文文感慨万千,如今会吹唢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老技艺已行将消逝。“崔氏唢呐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化,留下来的书面资料少之又少。老一辈人会的曲子很多,但传到我这一代也只有5、6首,那个年代没有录音机,想保留下来不容易,一般都是靠听声音来传播。”崔文龙介绍说,为了不让这门民间艺术失传,他和姐姐崔文文自费做起了唢呐的保护工作,空闲时间找那些上了岁数的民间老艺人,跟他们聊天,搜集整理文字资料,给他们录音录视频,为后人留下更多可了解和学习借鉴的珍贵资料。崔氏唢呐经过多年推敲和演奏,形成了柔和细腻、刚劲有力、别具一格的风格。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崔家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和曲牌。年1月,崔氏唢呐被列入泰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老百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多年来,崔文龙姐弟俩义务参加市县乡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和公益活动近多场,观众达10万人,多次参加省市大型义演和比赛,并受到嘉奖。姐弟俩还经常与外地同行联合演出,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一展崔氏唢呐风采,把精湛的唢呐艺术发扬光大。十多年来,崔文龙姐弟俩带着唢呐走过了街头巷尾、走进了学校机关,也走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唢呐是家传的技艺,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既是手艺,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守好,还要更好传承下去。”在崔文龙姐弟俩心里,从事这门民间传统技艺是他们这辈子积攒的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传承中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10月21日,在堽城镇后望村“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现场,一首由崔文文整理改编的《欢庆丰收》唢呐独奏曲,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在场的观众表示:“这个改编版本太强了,没想到传统乐器也可以这么洋气!”“唢呐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牌,也可以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它的身上还潜藏着其他更多可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挖掘。”崔文龙说,民间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味的走传统老路,观众会越来越少。除了保护,我们还需要在传承中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继承了祖辈传统吹奏技巧的基础上,崔文龙姐弟俩不断进行创新。在演奏形式上,从原来的五人一组,发展到十多人的集体演奏;从街头、院落式的自由演奏,发展到正规舞台演奏;从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电子琴、架子鼓、铜锣配合的新式演奏法;唢呐吹奏的曲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曲目,新加入了诸多流行音乐元素,使长期以来已具有特色的崔氏唢呐更丰富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演奏形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崔文龙还别出心裁地琢磨出一些新的演奏技巧。崔氏唢呐代表作《火烧葡萄架》,可以用鼻子和嘴同时吹奏两把唢呐,一个人可以表演多个角色,令人耳目一新;在演出中,崔氏唢呐的循环换气法一口气能吹奏一个小时,其声音不会间断,让人赞不绝口;姐弟俩还把民间吹打乐中的吹奏、咔戏和口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崔氏唢呐独有的演奏风格。“艺术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对唢呐艺术进行不断创新,使唢呐在保留自身优点的同时,又能够更深入地融于我们的现代化的生活中。”崔文龙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唢呐的艺术魅力,让更多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不是毫无生气、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而是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涛实习生张天成通讯员韩宁王娜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