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郭闻
9月29日晚,一场富有传承意味的民乐音乐会,将在杭州大剧院举办。
这场音乐会主角是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双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杜竹松。作为著名唢吶、古典吉他演奏家和作曲指挥家,他将在音乐会上演奏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打枣》,同时将演奏疫情期间为医护人员而作的抗疫歌曲《白衣上的名字》。
说起《百鸟朝凤》,杜竹松说,这是一定要演奏的一首曲子。因为这首曲子是他的老师唢呐名家任同祥于年创编的,既然名为“师生音乐会”,那么音乐会现场除了自己的学生外,他的老师作品当然也要有所体现。这也体现了艺术的传承关系。不仅是乐曲的世代流传,也是音乐体系的传承。
《百鸟朝凤》在琐呐界向来以“难”奏著称,涉及的循环换气和快速双吐演奏技法都不简单。
正如曲名所说,曲子里模拟了许多种鸟类声音。杜竹松说他吹出来的乐声就与老师吹出的乐声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到的鸟语是不一样的。任同祥是山东人,他创编这首曲子的时候,吸纳的是北方各种鸟儿的叫声,而杜竹松则是观察了20年杭州山林间的鸟儿。为了吹好这支唢呐经典曲,杜竹松常常去杭州的山上学“鸟语”,听不同鸟儿在不同情绪下的鸣叫声,吵架时怎么叫,聊天时怎么叫,求偶时怎么叫……
此次参加音乐会演出的10位学生,6位是唢呐专业4位是吉他专业,这代表了杜竹松在乐器上的成就,他是唢呐和吉他双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早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时期,他便在不断地进行着音乐的跨界尝试。临近毕业时,当时的音乐学院想组建古典吉他专业,因杜竹松平时特别喜欢弹吉他,院长便对他说“要不你去试试吧”,就把他派往了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典吉他教育家陈志教授学习吉他。此后,古典吉他这一专业便与唢呐一起,成为杜竹松融合东西方音乐的一个有效载体。
在学习之初,也许杜竹松并没有意识到唢呐与吉他,会是他今后推开世界音乐大门的重要载体,但是在他的音乐风格形成及成熟的道路上,这两样有着东西方音乐鲜明风格的乐器,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年,杜竹松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61周年庆典音乐会,这是一次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音乐交流之旅,从此,他开始走上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道路。
年,他受国家公派到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担任特聘教授,教授中国民乐。田纳西州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发源地,被称为美国的音乐之都。
杜竹松是个音乐多面手,精通民乐中的所有管乐,在教学和演出中,各种乐器信手拈来。尤其在美国当地的音乐交流中,他总是特意地在一场演出中变换箫、笛、埙、唢呐、葫芦丝等多种乐器,尽可能多地展示中国民乐的风貌。同时,他也经常用吉他和美国音乐人进行交流、学习,这两年也专门学习了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等能力。
年7月受邀担任亚洲(东京)国际艺术节评委会主任。
和跟随自己学习两年笛、箫的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Allison在音乐厅演出前的合影。她由于会演奏笛箫,已经在学校里已经小有名气。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