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优势 >> 正文 >> 正文

散文书斋梦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4/21

不知道您是否也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地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我时常在想,我的书斋梦就是年的春天受邀走进王岳辰先生在家乡的书斋之后开始的。

王岳辰(年6月-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人,秦皇岛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一任主任。年12月办理了离休手续后,仍被聘为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直至年逾七旬才真正离开工作岗位。年6月30日,王岳辰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家乡——唐山市滦南县青坨营镇的邓家庄。他把老宅的西屋专门辟为书斋,三年的时间里,就是在这间书斋中写出了两本回忆录。老先生的书斋,陈设极为简单,只是一案、一榻、一剑、一架,半壁图书,几张字画,但却朴拙而脱俗,一见之下便让我心生羡慕,再难忘怀。

几年之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便也在不住人的西屋里摆上了一个古香古色的书橱。我还在书橱旁靠墙的写字台上方张贴了一幅小楷书法作品,内容是宋朝周密的《观潮》。那一段时期我正沉迷于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一书,因此自号“醉古斋”。听说当年喜欢画竹子的管桦曾自称其居是“有竹人家”,那么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庄,我这该算得上是“有书人家"吧。可惜那些年我长期在外地工作,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因此很少有机会坐在醉古斋里潜心看看书或写些东西。但是因为家里有了这么一间书斋,因此让我无论身体在哪儿,心中都多出了一份牵挂。

儿子出生后,为了他上幼儿园方便,我们暂时搬到了岳父家中居住。岳父家是三明一暗的正房,我们住的屋子带着一个小套间,于是我又着手把这间套间打造成了书斋。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我而言则成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在这间阔不过三步的套间里,我让岳父用两块长近四米的厚木板靠墙搭出了两层书架,书架前放了把可以调节靠背的竹躺椅。又在北墙贴上了一幅专门求人书写的行书作品,内容是我最喜欢的戏剧家洪深的对联“大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虽说是因陋就简,但我有事没事便钻进那间小小的套间屋,往躺椅上一靠,是那两架图书陪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客居时光。因为那段时间我的兴趣已转移到乐亭大鼓鼓词的创作和相关史料的研究上来,所以这间小书斋仍叫原来的名字,只是在写法上改动了一个字,“古"变成了“鼓”。这就是我把那一时期所写的有关乐亭大鼓史料方面的研究文章统统归入《醉鼓斋笔记》的原由。

年的夏天,经过紧张的装修之后,我们一家终于搬进了位于倴城的新居。那段日子让我一直很兴奋,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专门布置了一间独立的书房。不仅多年来随我四处飘泊、居无定所的那些书籍、玩意儿终于得到了妥善的安放,而且多年前就已开始做的书斋梦终于在此时得以完美的实现。

这是一间位于西北角的屋子,开有一扇朝北的窗。窗台前便是一张大理石桌面的书桌,书桌左边靠西墙是一整面墙的书橱、书架,书橱的门玻璃上分别贴着两幅对联,一幅是隶书的“蕉叶窗纱荷花池馆,箫声巷陌灯影帘栊”,一幅是篆书的“含英咀华扬榷今古,钩玄提要镕铸中西”。右边北墙上挂着一幅木板漆画《长剑天涯》。画面上是一位白衣白帽腰间挎剑手捻胡须的诗人面向云海群峰,诗人身旁是虬松怪石,石上放着酒壶酒杯。虽说没有明确指出来,可这不就是我们常见的李白的形象吗?画上题诗:少时凌云志,四海业为家。春江花月夜,长剑走天涯。画旁边的墙上钉着一面一米二见方的白色砖格木板,上面一排有五个衣帽挂钩,这本就是用来挂衣帽用的,却被我在挂钩上分别挂上了念珠、葫芦丝、竹箫、木杖和宝剑。板面上则分别贴着我自己用隶书写的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楷书写的苏轼的词《行香子·述怀》以及篆书的《心经》。靠南墙是一张床头在东边的小床,写作到深夜的话可以直接在这里休息。当然,这间书斋中最讲究的还是书桌前那把椅子。这可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坐椅,而是一把宽宽大大古香古色的老榆木圈椅,配着坐垫和印有荷花图案的靠垫。我总觉得一间书斋中最重要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恰恰就是椅子。只有一把好的椅子才能让人愿意去坐,并且能够坐得往。

这间书斋在三处书斋中各方面比较都是最好的,但我却一时没有想出个称心合意的斋名来。没有称心的斋名就索性先不用,宁缺毋滥嘛。就这样,这间没有斋名的书斋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的清闲时光。我除了不断地买些新书回来,还不时添置些小玩意儿,比如一块配了底座的石头,一盆青翠欲滴的菖蒲,又或者一尊汝瓷豆青釉的佛坐像。总之,这间书斋被我布置的越来越有味道了。

看到干莲蓬的图片后感觉很有意境,便也想弄几个来装点书斋。于是年寒假里的一天,我便骑自行车带儿子去北河岸边寻找莲蓬。当我们走到北河公园正门附近时,偶然一歪头,远远看到路南边元代风情街上某栋楼外弃置着一块铺面匾额,上书“近荷斋”三个大字。这个名字跟沿路的铺号比起来很是清雅脱俗,而且斋近北河,河中多荷,名实相符,尤为难得。看来取名者应该是位高人,于是一路咂摸着,这三个字便印在了脑子里。

接着便到了庚子年春节,由于武汉暴发了新冠疫情,全国蔓延,大家就都窝在家里居家抗疫。不出门的日子,我翻手机时看到马未都先生录制的节目《鼠年说文物》,录制地点在观复博物馆的宝善堂。马爷介绍这块他买来的堂匾,说“宝善堂”三字出自四书中的《大学》,其中有“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的句子,所以他很喜欢云云。这让我对匾额来了兴趣,于是重又想起了一直悬而未决的书斋名号问题。眼光不禁落在书架顶上花瓶之中那一簇从北河边捡回来的褐色干莲蓬上。

这次可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想到自己的书斋名,“近荷斋”三个字立马从脑海中蹦了出来,或者说这三个字一直就在脑海中盘旋,未曾离去。近河,近荷,我家也在这北河附近,书斋的窗户就开向这北河,这“近荷斋”三个字做我的书斋名不也同样挺合适吗?马未都可以买一块现成的堂匾,挂上就用,我奉行一次“拿来主义”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近荷也好,近河也罢,也不完全是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的通,才觉得合适。如果这样,也未免太过肤浅了。自从宋代的周敦颐写下《爱莲说》之后,荷花就一直被看成是“花之君子”,所以,近荷也有努力做个君子的意思。读书人嘛,谁不想做个谦谦君子?

不过,对于我这个喜欢追根溯源、考据成癖的人来说,当然还要查一查这“近荷”一词有无出处。通过网上的一番搜索,出现最多的便是“临水人洁,近荷心香”八字。心香是佛教语,我忽然由此想到,荷花还是佛门圣物啊。佛家有《妙法莲华经》,用“莲华”比喻妙法“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莲华正是荷花的别称。年前我心心念念去河边捡拾干莲蓬,不就是喜欢它所具有的禅意要拿它做文房清供吗?况且刚搬进来时,我买的活性炭摆件千挑万选最后就是选的荷花图案;后来买书房圈椅的靠垫,又是千选万挑最后挑的还是荷花图案。

噫!一直以来我都欲“近荷”而不自知,非要等到那匾额点化才有所悟,如此说来,得此斋名,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于是我找出一块旧牌匾,在反面黑色的底面上写上了“近荷斋”三个青色的篆字。不管是醉古斋,还是醉鼓斋,名字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这下近荷斋有了斋匾,当然又是一大进步。为了这斋匾,我又趁兴作了一篇《近荷斋铭》,铭曰:

小小书斋,可读可写。

北窗向河,时投一瞥。

近荷心香,临水人洁。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平生箫剑,志如坚铁。

箫名醉月,剑号舞雪。

虽处闹市,常念乡野。

诗意栖居,何甘苟且。

有了斋名,只要是我在家,就更是喜欢走进书斋,点一支香,然后坐在书桌前读读书或是写写字。每次走进去,都会先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斋匾。虽是自己写的斋名,并非名家墨宝,却也足堪自娱。我喜欢自己动手,那架舟形的香插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材料用的是一段多年的葡萄藤,因为放上香后如一叶扁舟上伸出一根钓竿,所以取名“孤舟”。用来接香灰的“舱底”写了一句柳宗元的诗句“独钓寒江雪”,“船帮”的一侧还题了句杨慎的词“惯看秋月春风”。有了这段手做的香插,连那座象足龙耳海兽八宝蟠龙熏香铜炉我都冷落在了一边呢。

我把书斋名和撰写的铭文讲给一位趣味相投的师范同学听,他恰巧开着一间广告牌匾制作的门市,于是帮我设计并制作了两块彩喷写真板。一块斋名,字体用的行楷。一块铭文,字体用的隶书,并且配了荷叶莲花,显得极为清新淡雅。我把它们贴在南面墙上,虽没有传统木匾的古朴,但也多了一份现代工艺的灵动。况且这是同学的一份情谊,其行可嘉。

二十多年前初进王先生书斋的情形仿佛还在眼前,但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如今也已两鬓霜丝。好在我终于是实现了自己的书斋梦,于是一时感概,写出来四句顺口溜:

二十年来一回眸,

童心未老却白头。

闲来幸有诗书伴,

布衣一生也风流。

是啊,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斋,就算是布衣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风流呢?我把“布衣一生也风流”刻成闲章,印在近荷斋中我喜欢的每一本书上。并写《近荷斋记》:

近荷斋者,斗室一间。

有书一橱,有石一拳。

有椅一张,有垫一团。

有香一炉,有茶一盏。

有画一幅,有牌一面。

有剑一把,有箫一竿。

有蒲一盆,有莲一碗。

有佛一尊,有珠一串。

有杖一条,有木一段。

闲来暂坐,或读或玩。

乐而忘忧,别样洞天。

看看,现在我的书斋里东西不少,有那么点“万物皆备于我”的意思吧?可是我的书斋梦还在做着,我还希望有一天能得到一幅书家题写的斋名。记得上初中时流行过这么一句话,我还专门写在了本子上,叫做“且喜梦多梦酣,何计梦破梦圆”。是啊,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