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时刻都在头疼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答这些问题。
“老师,为啥我邻居的孩子都能弹曲了,啥时候我家孩子也能弹出曲?”
“老师,这一首曲子没必要这么弹吧,都弹半个月了,我不想孩子压力太大,差不多多了好不好?”
“老师,你这难道不是在拖课时?”
“老师,我决定带孩子去别的地方学了,那里考级很快。”
“老师,我想。。。”
钢琴老师也很难做!
打基础吧,怕被误解为拖进度~
不打基础吧,还怕耽误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钢琴是一个讲“童子功”的乐器,打基础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不能在一定年龄前打好基础,以后的发展空间就非常局限了。
郎朗也有过这样的问题:
郎爸曾问过郎朗的老师朱雅芬:“为什么一起学的孩子都弹到这几个曲子了,练到这几本书了,我们的进度会不会太慢了?你看郎朗这么聪明,为何要压着他一直弹低程度的基础练习呢?”
当时朱雅芬老师只是一句:“急什么?将来有你快的时候。”
跟了朱教授6年,后来朗爸说:“朱老师,幸亏当时您坚持住了!现在郎朗直线上升!有时候太早给孩子看到成绩反而是害了孩子!”
打基础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在于时时刻刻的强调。
而教师最应该或者说需要做的,就是帮琴童打“好”这个基础,或者说“根基”
这个根基是什么?
一、识谱能力
拿到一首新谱子,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而完成并不是只把音敲对,还有其中的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这是自主学习能力。
二、“听”觉能力
此“听”非彼听,不是能否听见,而是能否分辨声音,听出音质的细微差别,这是音乐鉴赏能力的根基。
三、技术掌控力
很多琴童在对技术的把控上,很吃力,弹了很长时间,仍分不出连奏与断奏的区别,而弹琴的技术何止连奏与断奏呢,就连奏而言,弹法都可以变换出无数个样子,这是分析统筹能力。
四、调性的熟悉(指法的绝对)
有很多琴童和家长都不理解,认为音弹对就行了,指法对不对不重要,错了,很重要,非常重要。
指法的正确,可以让孩子以后的学琴相当轻松,熟悉调性之后,有可能不需要看谱,都能猜出后面的音,这个并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遵照指法练琴后,孩子自己感悟出来的。
五、科学练琴
练琴不能死磕,没效率、累、枯燥而且没效果。
提升练琴效率,压缩练琴时间,提升专注力的好方法,也是提升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总结:
当下社会是很浮躁的,学琴也容易浮躁,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就听过一位家长打电话的时候这么说:“学什么琴,不学了,学了半年弹不出个调,还学它干嘛?”
额,你可以尝试学一学葫芦丝~
琴是不变的,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看待角度都是不同的。
不过,如果想好好学,别着急进度,如果底子打扎实了,提升是一瞬间的事情。
分享个故事,是我自己学琴的历程:
那时候我7岁,我和我的发小都在少年宫学钢琴,而少年宫有两位老师,我选择了我的老师,而发小选择另一位老师。有一次少年宫举办活动,我弹的小奏鸣曲,而他弹的《梦中的婚礼》(简化版),给我羡慕坏了,就鼓足勇气跟我老师坦白:“他进度还不如我呢,我也要弹”。而我老师则非常冷的说:“两年以后。”
两年之后终于把车尔尼啃完了,啃一半,我都把这事情忘了,而我老师拿出这个曲子,告诉我:“你现在能力可以视奏这曲子了,不需要练。”
我真的视奏了下来,特别难以置信的问我老师:“我发小练了半年呢,我怎么做到的?”
我老师特别淡定的说:“你的基础打好了,而他,基本就卡在那了。”
确实,在我发小学会这首曲子之后,每一首曲子都得需要下很大决心才能啃下来,最后崩溃不学了,基础不好而强拔高,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每一首曲子,都是蹦极的难度,而不是上坡或下坡。
打好基础,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循序渐进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