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办和美教育为瑶乡孩子寻根铸魂中国教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4/9
中科医院曝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是全国最大的瑶族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曾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神州瑶都”。这个集“老、少、边、穷、移”于一体的县,短短几年间教育创造出了令人惊讶的“江华速度”:最好的房子和建筑是学校,待遇落实最好的是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的是乡村教师。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教师和校长不是挤破脑袋想进城、入机关,而是愿意扎根乡村。

江华的乡村教育到底有哪些迷人之处和与众不同,让这里的老师安心从教,并深深扎根?

“美丽校园”凸显人与自然之“和”

5月8日—9日,乡村教育“江华模式”全国推介会暨“幸福教育和教师”高峰论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年会在江华举办。会议期间,与会者实地参观了江华的15所学校和幼儿园。一走进沱江镇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大家就被百草园深深吸引。门口的桌子上摆满了具有瑶山特色的艾叶粑粑、瑶家药茶,还有刚从山里采摘的杨梅。两位学生讲解员为来访者进行讲解,介绍种植的鱼腥草、川芎、艾蒿、车前草等植物的习性、药效与功能。在两边的竹篱笆墙边,大大小小的斗笠、竹筛、竹簸箕悬挂着,还有一些晾干的鱼腥草、灵芝等放在墙边的小桌前。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透露,会前一天,前来江华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年会的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与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也是在这个百草园里,共同品尝了瑶家药茶,都赞叹不已。

校长黄丽芳告诉记者,这种瑶家药茶是瑶族特色茶,由学校的文化微团队制作而成,经过上山采茶、择茶、晒茶和炒茶等工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提神健脾。

“现在百草园里有40多种中草药植物,我们还将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种植一些,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感受校园的‘美好’。”黄丽芳介绍说。

在江华,我们感受到这里校园的美总是与瑶族传统文化紧紧相连。走进黄墙黛瓦、长鼓红柱、瑶族元素浓郁的沱江镇第七小学时,学生正在民族文化长廊里举办社团活动,吹葫芦丝、唱瑶歌《蝴蝶歌》。在沱江镇第一小学,师生们在偌大的操场上做长鼓操、耍草龙、跳竹竿舞。步入“瑶风园”,瑶家传统打糍粑、石磨豆腐活动正在上演,品味糍粑、油茶、花生、红薯特色小吃,看孩子们折衍纸、做扎染,我们的内心真实感受到“为乡愁寻根”的文化传承。

“‘美丽校园’是‘和美教育’的基础。让学生能在校园中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是‘和美教育’设计者的初心。”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谈到,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希望环境与师生共美,不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与其他区域相比,江华瑶族自治县办教育不占优势:这里穷乡僻壤,还有因水库建设移民过来的家庭,县里财政收入又很不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江华教育的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令人发愁。

为了改变这里的教育,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做到教育事业优先谋划,教育问题优先研究,教育资金优先保障,并定期调研教育,形成各县直部门与学校结对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县域内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进移民学校建设、城区学位发展等工程。

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年底,县里选派了做过教师和中学副校长、当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干过6年乡镇党委书记的唐孝任做教育局局长。说干就干,唐孝任从改教室、改寝室、改澡堂、改食堂、改厕所开始,净化、绿化、亮化环境。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均按照“园林型、书香型、创新型、特色型、学术型和净化、绿化、靓化、序化、数字化、文化”的“五型六化”要求完成建设,提升学校内涵。

如今,8年多过去了,全县创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的学校达43所,其中国家级生态文明学校有1所。

“教育是最大民生,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罗建华表示。

留住青山绿水,传承乡风文明,江华瑶族自治县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之路。

幸福师生彰显人与人之“和”

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江华,县教育局计财部门曾经算过一笔账,并给媒体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教师年平均收入高出公务员近元。尤其是近5年,江华共发放教育教学奖金达多万元。教师的“五险一金”、体检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绩效工资、年终绩效评估奖、文明县城奖等与公务员一样,进行同标准发放。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发放的人才津贴,按照地理位置远近原则,江华比省定标准提高了元至元,形成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县教育局负责计财的李金旺说,最偏远的乡村教师每年享受班主任津贴、人才津贴、乡镇津贴、乡镇工作差异化专项补贴,实现乡村教师高于县级同职级人员工资14%,比同等职称的县城教师最高的可达3万元。为了让乡村教师安心教学,江华县还建有教师公租房、周转房,满足乡村教师的住宿需求。

当有其他县区的学校来江华挖人时,教师们都不愿意走,反倒还说服那些教师:“要不你们也来江华吧,教育教学、乡村旅游、退休养老全给解决了,我们还可以教你们唱《盘王大歌》,跳瑶族大舞。”

除了工资、福利待遇等物质条件改善外,江华县也给了教师最大的福利——专业培训。从年开始,江华县成为湖南省“国培计划”第二批项目县,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完备。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中层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培训都是多年来形成的递进式项目。不仅如此,为了挖掘瑶乡教师的潜力和做足区域风土人情特色,全县还积极开展教师微团队建设。

唐孝任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了16个教师微团队,包括校长沙龙、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涵养、班主任工作、双师教学、校本教研、大阅读、家校共育等。每个微团队都有相关的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县教育局还为每个实践基地学校一年拨发3万—5万元活动经费,激励团队将成果进行示范辐射,引领全县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距离江华县城多公里的瑶山深处,有一所学校——码市中学,随着涔天河水库扩建,学校到县城曾经要跨2省、过6县、绕3条高速,教师从学校往返县城有近公里路。当时教师走的走、换岗的换岗,人心涣散。为了留住教师,校长李荣胜积极组建微团队,通过“铸魂”工程,培植乡村教育情怀;通过“榜样”工程,为乡村教师做示范;开展“希望”工程,为乡村教师搭舞台;实施“助力”工程,为乡村教师赋能。如今,教师们再也不想跑了,还涌现出了许多骨干教师、全县教学能手。

成就幸福学生、幸福教师,办一所幸福的乡村学校,李荣胜做到了。与此同时,他本人也得到了成长,评为湖南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入选为湖南省教育家孵化培养对象,荣获“杉木校长”美誉。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了江华学生的幸福。在县民族文化宫举办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年中小学艺术展演中,来自沱江镇第一小学的原生态合唱《瑶家娃娃颂党恩》、沱江镇第二小学的舞蹈《瑶山里的幸福娃》、创新集团本部校区和阳华集团本部校区等的情景剧《手捧鲜果献亲人》等节目,让人置身于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唐孝任介绍说,自从全县深入实施班级合唱艺术活动后,班班有歌声,瑶乡孩子人人会唱歌。看到孩子们爱跑、好动的特点,全县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推广校园足球为重点,让校园处处充满“快乐的欢呼声”,并且以社团为重点,打造艺术校园,让学校有悠扬的琴声。这些年,江华一中、创新教育集团本部、沱江镇第二小学、码市镇启汉小学等20余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江华的学生虽然远离闹市,平常在地广山高人稀的环境里求学,但这里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资源的辐射,是快乐幸福的。而且,他们还能享受到瑶族山山水水给予的特殊教育教学资源。

乡村味道,百草飘香,民风淳朴,资源丰富,这里的“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长”活动也是开展得丰富多彩,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感爆棚的学生。舞狮、舞龙、剪纸、扎染、锦绣等,学生在这样的特色活动中流连忘返,直呼“玩得过瘾”。码市中学的“耕读乐园”,沱江镇七小的“植物养护园”,城北生态幼儿园的小当家厨房,让孩子们沉浸其间,体会农耕劳作、收获归来的乡村幸福生活。

看到江华这几年教育的发展变化,唐孝任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扎根江华办教育的现实呼唤,让“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逐步成为“江华教育”模式的内涵。

理想教育升华瑶乡之“美”

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强县、湖南省民族团结示范集体……近年来,“江华速度”引发了湖南省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