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前景 >> 正文 >> 正文

废墟上的养蜂人黄加春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2/1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2.html

废墟上的养蜂人——黄加春

唐啟荣/文吴建坤/图

周末,我随几位朋友穿过原牛奶厂附近的东川区铜都街道尼拉姑社区芦柴塘小组,爬上背后的山脊,对面就是步行者去得最多的地方——小奔多。

镜头回到二十三年前,东川城市后山芦柴塘发生了一场山体滑坡,造成6人死亡,随后,67户居民全部搬到山脚的尼拉姑村委会。

在我忙着用镜头扫射下面城市和背后山峰的时候,一张三轮摩托车来到身边,一位中年男子手扶把手:“给我来一张吧。”

你是这个村子的?

“是的,你们今天就是去我家。”

闪了两张后,他轰着油门得意地走了。我们继续顺着芳草淹没的山路和泥土公路前行,进了村子才知道,他就是村子里的养蜂人——黄加春。

当天是村庄里最热闹的一天,不到十点,村子里已经响起了美妙的葫芦丝,是黄加春邀请到村子里品尝蜂蜜,顺便游玩的葫芦丝演奏者。

村里到处残垣断壁,没有人住,一路上仍有部分村民在路边的田里种菜,黄加春是回村子最多的村民,每天都要到这里照管他的蜜蜂。午饭前,黄加春走进蜂场,一箱一箱观察,觉得蜂蜜成熟了,才把成片的蜂蜜从蜂箱里提出来,让人眼馋的蜂蜜立即流了出来,等蜜蜂飞走,他用刀切下一块,然后又切成小块,分给身边的人品尝,许多客人在品尝时,还做出各种可爱的动作,以传达心里的甜蜜。

“养蜂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得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改进,更新技术,才能把蜂养好,养强,有了强群,才能采到好花,酿出好蜂蜜。”这是新一代养蜂人黄加春的绝学。

据他回忆,七十年代,父亲采用的是原始养蜂法,在土墙上挖个洞,再用竹璃笆盖上,用牛粪一糊,便由蜜蜂自行发展。这种养蜂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投资,有多少割多少,由蜜蜂自行繁殖,来去自由。缺点是不方便检查、不能筛选良好蜂种、不卫生。最关键的是蜜质控制不住,好的,差的,子脾,蜜脾,花粉,一刀割下,蜜里面就会有花粉,蜂蛹,如果遇到高蛋白过敏体质,花粉过敏体质,就会过敏。这种养蜂法,优良蜂种的筛选不能准确无误地筛选出来,蜜蜂种群容易退化,不能养强群,不能扩大养殖规模。

父亲随后发现了这些弊端,下定决心先后卖了12头牛,于年用多元钱去楚雄市大姚县中蜂养殖基地学习活框养殖法。回来又去拜一江湖养蜂师傅为师,随后便买了他的蜂种。当时这江湖师傅骗了很多初学养蜂者,也包括黄加春的父亲。“父亲虽然养蜂,但不知道蜜蜂在四公里范围内会有老蜂飞回原蜂箱,本打算买蜂就把蜂挑回家,但这江湖养蜂人忽悠父亲,说当时小野苏花开得正艳,叫家父搬离他蜂场一公里处,结果第三天打开蜂箱看,蜂不见三分之二,跑去这江湖养蜂人蜂场一看,蜜蜂全飞回去了,江湖养蜂师傅蜂箱外面全叮满蜜蜂。当时家父差点急疯,看养蜂书才知道是上这江湖养蜂人当了。当时家父虽知道上当受骗,但也忍了,由于交通不便,只能把蜜蜂从十五公里的地方挑回家,结合去学的,又边看书,边实践,边摸索,懂得了养蜂需要在不是季节不同的方法,冬季保温,早春繁殖需不能饿着,冻着,得适当调整蜂群,提强补弱。”

黄加春说,父亲割蜂蜜时对蜂蜜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他读小学四年级时,帮父亲提脾割蜜,只因他当时年少无知,见有蜜就提出来,结果父亲看到,爆跳如雷,随手就把蜜脾迎他砸了过来,还好当时他身体灵活,跳开了,从那次以后他一直记心上,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不到时间的蜂蜜是不能割的。父亲教育他们,再穷不能坑人,害人,再饿不能偷盗。

父亲一生爱蜂如子,养到78岁高龄才没养。让父亲放心的是,黄加春放弃干了二十五年的厨师工作,回家接过了父亲的养蜂场,成为了老黄家第三代养蜂人。他干厨师工作时,身边的朋友经常感叹“现在要买点好蜂蜜真难”,加之父年事也高,而他在厨师队伍里也算是高龄,加之他厨师职业病严重重,鼻炎,颈椎酸疼,而且全家四弟兄只有我学会这门技艺,他也喜欢蜜蜂,也喜欢吃蜂蜜,小时候得支气管炎就是吃桔子花蜜吃好的,多种原因才让他放下厨艺,进山专业养蜂。养了两年蜂,鼻炎,颈椎病、经常被蜜蜂蛰,现在好的太多了。

他接手后,又通过学习钻研把原来父亲的一群一王,蜕变成一群两王,甚至是多王,才接手两年,就把蜂场规模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有一次蜜蜂一天飞出四群,还落在了一起。四群蜂在一起会互相咬,他去收蜂,被蜜蜂全身上下蜇两百多针,那次连尿都难尿。“养蜂是技术跟力量的集合,缺一不可,有花流蜜时,天气晴朗,蜜蜂只会飞出采蜜采粉,不蜇人,可以白天开箱检查,但到了荒月,荒月就是没蜜,只有少许花粉,缺蜜缺粉时。只能黑夜里检查,都是一个人在山上,猫头鹰叫的后背发凉,一声野猫叫会把冷汗都吓出。特别是到了雨季天,上山时,天晴,晚上下山摩托车骑到半路,瓢倒大雨,摩托车滑翻几次,还好人没事。”黄加春感叹说,这蜂蜜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虽然养蜂这么辛苦,也枯燥,孤独伴随左右,但为了一份传承,一份喜爱的事业,把绿色、健康的蜂蜜传递给蜜友,再累也是甜的。

当我问他怎么才能让蜜蜂繁殖快一些呢?他说这个不一定,要看需要蜂还是需要蜜,业内行话叫要蜂蜜就少,要蜜蜂就少。所以就有了以蜂换蜜,以蜜换蜂之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养蜂跟种庄稼一样,风调雨顺,蜂强蜜多,如果遇到久旱,或者是久涝,蜜蜂不增反会减,庄稼,水果不好蜂蜜就少。

自从专业养蜂以来,黄加春经常一个人在山上,中午没时间弄饭吃,只能吃蜂蜜,到了深夜才下山,有时饿得头晕眼花,如果周末有亲友上基地买蜂蜜,为了招呼亲友,才能吃到中午饭,这养蜂路上的辛酸,只有养蜂人自己才能体会到。

随着他养蜂名声的远播,一些人还远道而来,向他请教养蜂的技巧。一个是汤丹的,养的10多箱,一个是小新街的,很喜欢蜜蜂,年前给他买了一箱,现在已经发展为两箱了。

他经常跟初学者说,养蜂要像养儿女一样养才能养好,千万别像养父母一样就养不好。“曾经就有一个问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反问她,你娃娃如果一天不见,你会急吗?她说别说一天,离开我视线半小时都会急疯。我又问她,那你多长时间会打一个电话给父母?她回答,有时个把月,有时几个月。回答完我的话她才反应过来,一时有点尴尬。”正宗的话丑理正。

“扩大规模,追花夺蜜,创造高品质的蜂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走的高端路线,自己创业成功了,去帮助,带领,想创业,又找不到创业路子的人”。黄加春的梦想美丽又充满了爱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