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越剧《红楼梦》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边的越剧唱腔,虽显悲凉但却也饱含中国传统女人的“青春气息”,越剧善于抒情,一点不假,有时悲,有时喜,进入女声合唱时却又充满激情。越剧是江浙传统文化的精髓。历史上,江浙多大户富家,江浙人善经商,并且是官商勾结那种,无论《红楼梦》的贾府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家,都是富贵人家。
就邻近语言而言,与越剧最相关的就是吴语民歌了,一首无锡《太湖美》,让我倾听了上百遍,真正让人百听不厌,《无锡景》、《杨柳青》、《姑苏风光》、《紫竹调》、《拔根芦柴花》、《茉莉花》……首首不忘。
就个人欣赏喜好而言,我更喜欢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更加欢快,黄梅戏基本上没有越剧的悲凉成分而却有浓厚的欢快成分。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民歌,壮大于安徽安庆。《江山美人》、《天仙配》、《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版)等影视戏剧里面包含了大量黄梅戏曲。黄梅戏与越剧虽发源地不同,但因为发源地在地域上比较接近,戏曲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传播,互相影响,故二者有很多交集,使很多戏曲既有越剧版也有黄梅戏版。古代长江航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文化戏曲的融洽。
我是客家人,但我却不喜欢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唱腔不是悲凉而是悲苦,这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生活。客家人普遍比较老实,男人做工,女人相夫教子是传统。“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客家人是性情良善、小气的一个民系分支,历史上客家人显弱势,住的土地多是山地,以耕田农业为生。历史上,在北方中原战乱中,客家人逃离中原,迁徒南方,又与粤西的广府人干过,也是输了,就只好住着山地,耕着山田。但是,客家人良善,又重视子女教育,有后发优势,这非常适合于经商,客家人经商与广府人经商经营理念截然相反,客家人诚实,不重暴利却重视日久的品牌信誉,广府人尤以中山一带粤西人更喜欢一锤子买卖,广府人追求低价竞争,量大出货,追求一次性暴利,广府人的产品相对质量较次。惠州的TCL公司就是客家人经营的公司,产品质量挺好的。
广西的山歌比较少,但也好听,《刘三姐》就是广西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云南、贵州的民谣也好听,搞笑中有欢快,欢快中有搞笑。《老司机带带我》很能代表其特色。云、贵小民族更多,给人留下西双版纳的风情,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却也让人难忘。
花鼓戏《凤阳花鼓》、《采槟榔》是最能代表湖南的民歌,现代的李谷一(《难忘今宵》,春晚唱了几十年)、张也(《高天上流云》)、宋祖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都是湖南人,湖南民歌最多情。中国北纬三十度上的省份湖南是出产“最有感情的歌声”的地方。
陕西延安的秧歌,也是很好听的。山东民歌、内蒙草原歌声、新疆民歌、西藏民歌、台湾民歌、四川民歌,均各有不同的风格。
京剧作为一大分支,我却不喜欢,主要是京剧听起来太高亢了,它不但不是激情的演绎,相反,却是一脸严肃的腔调。京官多如牛毛,京剧也象京官一样,充满了权力的训斥,气氛肃穆,听京剧是一种压抑,但是京剧也表现了一种人类的情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的传统文化。来自民间的民歌、民调、地方戏曲都各有特色。歌声中蕴藏着民族最原本的人类情感,中国民族的多元化决定了中国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多元化。“一山一水一地歌”,这种多元性文化就如同物种一样,是需要加以保护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大一统发展趋势下,中国这种传统多元文化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逐渐模糊消失。
作品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李光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