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起源—葫芦丝的美丽传说
关于葫芦丝的起源,没有准确的文献记载,从梁河流传的民间故事分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甚至上古时期,其主要起源流传着两个版本。
版本一是这样说的:传说上古时期,有一年勐养江发大水,傣族情侣桑亮和少玉在自制的竹筏中漂浮。因竹筏承载不了两人重量,少玉便跳入滚滚洪水中,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桑亮……桑亮思念少玉,每天在挂满葫芦的窝棚中以泪洗面。一天,当桑亮又在江边沉思凝望时,从风吹过的葫芦孔里听到了一种“仿佛哭诉的呜咽声”,正在悲思中的桑亮灵光一闪,他采摘了造型最好的葫芦和竹子,做成了史上第一支葫芦丝,然后每日对着江水吹奏。天长日久,竟演绎成了一首如诉如泣的经典歌曲——葫芦丝古调,后被葫芦丝学者、专家称为傣族的爱情诗歌。
版本二:相传古时德昂族寨子里有一个叫昆撒乐的小伙子和一个叫欧比木的姑娘,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昆撒乐是个文艺青年,他会用树叶吹奏美好的音乐,由于树叶容易干枯,难以保管,他就用薄薄的铜片代替叶子放到竹筒上吹,再套上葫芦,就制成了声音动人的“毕格宝”(德昂语:葫芦丝)。昆撒乐常常吹起“毕格宝”与欧比木相会,但欧比木的父母嫌昆撒乐家贫,不愿将欧比木许配给他,还悄悄地在深山里盖了一间吊脚楼,将欧比木藏到吊脚楼里,不让他们见面。昆撒乐是个有骨气的青年,为了心爱的姑娘,他决心外出挣钱。欧比木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十分思念恋人,天长日久,憔悴不堪,眼睛也花了。一天,欧比木见地上有一对脚印,以为是昆散乐来过,就放下梯子等心上人前来约会。哪知吊脚楼附近的脚印是老虎留下的,它闻到人的气味一直在附近转悠,现在见吊脚楼上竟有梯子放下,于是便顺着梯子爬上楼把欧比木吃了。两年后,当怀揣银子的昆撒乐回到家时,才发现心上人已经被老虎吃了,悲愤不已的昆撒乐钻进深山将老虎杀死,然后孤独地吹起他的“毕格宝”,倾诉刻骨铭心的思恋。昆撒乐吹奏的曲子称为“流泪调”,至今在梁河二古城一带仍有人演奏这首曲调。
国家二级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原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杨锦和先生认为,不管是桑亮的“葫芦丝古调”还是昆撒乐的“流泪调”,都是动人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葫芦丝音乐灵魂的探究。真正的葫芦丝起源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课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但葫芦丝是边疆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等共同演奏的民俗乐器,这是不可置疑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现状。
事实上,葫芦丝这种乐器可能已经在梁河县诞生两三千年了,正是这种厚重的历史渊源,才使得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在梁河不断发扬光大,只是由于过去交通道路不畅,人员往来不够频繁,交流信息闭塞滞后等等因素使然,才使得这种民俗乐器如巷子里的美酒一样只能流传于一隅而不被更多的世人所熟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交流方式的不断扩大,这种轻巧而旋律优美的民族乐器便如蛰伏已久的大鹏,一飞便冲天而去,短短几十年时间便从传承于乡间一隅的民俗乐器成长为世界知名乐器。因其厚重的历史和不俗的成绩,年,梁河县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葫芦丝之乡”;年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年梁河葫芦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少数民族乐器产品。可见,葫芦丝在梁河县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而龚全国、哏德全等葫芦丝知名演奏家和制作家的横空出世,也为梁河“葫芦丝之乡”的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家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