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楠楠
9月8日,放学铃声响起,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内顿时热闹起来。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学生们奔向操场、图书馆、功能室等不同场所,打篮球、踢足球、阅读、画画、朗诵、编程、弹古筝、吹葫芦丝……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后延时服务有“声”有“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放学后的校园不再静悄悄
“跑起来,加点速度……”9月8日下午5点30分,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训练足球,这是当天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足球活动课,学校体育老师正在耐心的进行基础科目训练指导。“我是从上学期开始练习踢足球的,现在可以进两个球了。”四年级四班学生孙可馨说,“我热爱足球,我喜欢学校的星火足球队。”
在学校操场东侧体育馆门前的广场上,一群女生正在练习篮球拍球,“我喜欢运动,除了篮球,我还喜欢羽毛球、足球。”现场三年级小学生蒋欣雨告诉记者,“参加学校课后活动很开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离开操场走进教学楼,在走廊里就听见朗朗读书声,这是三年级的同学们进行古诗词朗诵。除此之外,计算机教室里,爱好编程的同学正在学习编程,现场制作小动画;图书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安静地阅读绘本等课外书;绘画教室里,有同学们在涂鸦;音乐多功能教室里,有的同学在练习弹奏古筝,弹奏的《青花瓷》宛转悠扬;还有部分同学在练习吹奏葫芦丝;合唱团的同学们在练习合唱……
“咱们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传远告诉记者,“第一时段从放学到5:20,主要是温习功课;第二个时段从5:20-5:50,主要是各类兴趣活动,比如诗配画、电影欣赏、阅读、葫芦丝、室外活动……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和实践,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余名学生中人参加课后服务
“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设有‘知’‘乐’‘星’三种课程。”李传远说,“知”课程,即温习功课的普修课程,课后服务开始的第一个时间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预习新课。“乐”课程,即在第二个时间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葫芦丝、诗配画、室外体育、阅读、电影欣赏等学生喜欢的专修课程。“星”课程,即根据学生的特长开展的进修课程,如星空合唱、星海篮球、星火足球、星辰古筝、星河编程等校园“星之队”训练课程。
“现场每天有带班领导检查课后服务情况,努力使课后服务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李传远说,“由于活动丰富,效果不错,现在全校28个班级多人,本学期共有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学生总人数的50%,64名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占教师总人数的92%。”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免费参加。学校结合实际,遵循‘自愿选择,学校实施,安全共管’的原则,制定活动方案,通过一封信形式,告知家长课后服务具体内容及要求,并由家长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报名登记。”李传远说,“作为公益活动,高新区管委按照每个学生一天5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学校将这些补贴,全部发放给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教师,促进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也属于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赵铜令说,学校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学校从实际出发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旱地冰球队、手工、绘画和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赵校长说,在课程建设中,坚持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围绕“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构建艺术、实践、健体、人文、科学、益智六大类多元成长课程,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必修课程的同时,探索实施葫芦丝、书法、武术操等自修课程,全力打造三十多种社团选修课程,比如中国结、剪纸、陶艺、面塑等非遗文化的课程,希望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播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提高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
据悉,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自年建校以来,各项工作逐渐收获丰硕果实。年烟台市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专项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年度“书香烟台”寒假、暑假阅读马拉松挑战赛、“精彩童年文明少年”市区少年儿童庆“六一”书画、微视频作品线上征稿活动中均获得优秀组织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口语交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被立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区精神文明单位,烟台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