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映平(新疆第二师三十一团阳光社区)
我在上学的时候,我的几位班主任老师都曾给我提出过我的毛病:忽冷忽热。
踏入社会后,我调动过许多单位,在多年的年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上也有许多领导及同志们给我提出:“何映平同志最大的毛病就是忽冷忽热!”
“忽冷忽热”的毛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直到80年代中期,我成了家,有了孩子,工作中担任了建筑班长,我开始认真地重视起我的“忽冷忽热”的毛病。我常想,成家立业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在工作上决不能反复出现忽冷忽热的毛病。一个人的行为它会影响周围的一群人,当个小班长,会把这种毛病带给一个小集体。
为了改掉自己忽冷忽热的毛病,我开始学写日记。把自己每天所做的工作记录下来,看看忽冷忽热的毛病是否被克服或改掉。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干什么工作,在心里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往最好的结果上做。
在盖砖混结构的砖房那几年,我坚持天天早上班,每天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工程施工中我常常看图、放线、扎房角等技术活,不论我心里有何等情绪,但对工作我一直坚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始终克服着忽冷忽热的毛病。
我也种过几年大田棉花,工作的性质变了,农活本身会出现有忙有闲,可我时刻牢记自己有忽冷忽热的毛病,当常规农活完成了,我就主动找活干,比如,把毛渠修直,地边的杂草砍干净,消灭虫害等,我把地里的农活完善干好在每一天。
我也曾下岗摆过地摊,风雨无阻,每天忙活在提货卖货的小生意的经营中。可以说,干个体那段时光,是我改掉忽冷忽热毛病的最好阶段。每天要干啥,心里早早就盘算好。尤其是摆弄小四轮或农用车,更不能偷懒,想要车况好,就要多费心,每天围绕农用车辆忙得不亦乐乎。将自己忽冷忽热的毛病挤没了。
人生路漫漫,在我半百的年龄,进入了社区,接触的工作大多是文化活儿,比如,需要电脑打字(3年)、写材料(4年)、出黑板报(15年)、娱乐活动(4年)。一下子让我精神世界丰富起来,想起自己有忽冷忽热的毛病,面对许多文化活儿,弄不好就会滑溜到忽冷忽热的毛病里去。社区工作事杂繁琐,不能有懒惰思想,如果我的忽冷忽热思想占了上风,那服务居民的工作一定会做得一团糟。领导若是批评,那只是没有面子,关键是在岗位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随时都会丢饭碗。
还好,我始终告诫自己,在干实实在在服务性的社区工作更要保持一贯努力积极的常态作风。在工作中快速提高工作技能,做到补位不越位,凡是别人感到困难的事,争取把它拿下来。如,黑板报、外发稿、登台表演乐器等等。在不断忙碌工作的同时,无形地将自己存在的忽冷忽热的毛病改得不能形成气候。
说到练乐器,我可是费了一番功夫,对于一个有着忽冷忽热毛病的人,练好几种乐器(二胡、笛子、口琴、葫芦丝、双管巴乌、唢呐等),如果没有坚持常练的决心,忽冷忽热的毛病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自己的身上。每天的工作要做好不用说,好不容易下班休息了,本可以放松弄吃弄喝,享受一番了。可心里又放不下这些乐器,思想斗争的敌人就是自己忽冷忽热毛病。
一段时间,我是紧抓自己忽冷忽热的毛病不松懈,几种乐器轮换着练一练。没想到其中,我练习的葫芦丝达到了自己理想的高度,办起了业余葫芦丝培训班。我逢人便说,能当业余葫芦丝培训班老师这得益于斗败了自己不良的缺点------忽冷忽热。
如今,我都60岁了,我这忽冷忽热的毛病还时刻附在我的身上不愿离去,换句话说也是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也许有人可能会说,退休的人了,是该放慢速度,臆想天年过天伦之乐的。
何映平简介:爱好二胡、笛子、电子琴、葫芦丝、巴乌、口琴、唢呐等乐器,也酷爱文学。如散文、故事、小小说、诗歌、幽默笑话等,曾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刊登文章数篇,当地《如歌岁月》《铁门关文艺》等书,从他多个故事里收录了部分故事得以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