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亲爱的朋友,你一定听过《光阴的故事》这首歌。光阴的故事那么长,长到我们有时忘记了怎么回望。驻守雪山之巅、戈壁深处、海岛礁盘的雷达站的故事那么简单,简单到有时候会被遗忘。万物生长,时光流淌,雷达站的光阴故事绵延流传。也许他们的故事听起来总有些千篇一律,但每一个连站、每一名雷达战士,都是一本动人的故事书。细细捧读,这些故事浓缩雷达兵的坚守和信仰,因而独具光芒。——编者西北向北,“戈壁歌者”致青春■郭靳“战友你驻守边疆,你可曾爱上那里的风光?那里是否有漫天的星海,还有那高高的白杨?”边塞飘雪,北疆迎来漫长冬季。西北向北,一座座边关雷达站热闹非凡,官兵们都在传唱一首歌——《致我边疆战友的青春》。写歌的人叫刘斯,是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一名指令标记员。他说,写歌是他“get”的新技能——是蓝天、大漠、星空以及战友,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刘斯是一名大学生士兵,父亲刘奎英是普通工人,平时喜欢摆弄二胡、葫芦丝、唢呐等民族乐器。受父亲影响,刘斯从小就跟着父亲学音乐,“吹拉弹唱”样样都能上手。中学时,刘斯自学吉他弹奏,成了学校课余舞台上的“校园明星”。上大学那年暑假,刘斯被一则征兵公益广告吸引……就这样,他瞒着父亲报名参军。入伍后,刘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一起参加技能培训。雷达兵部队点多线长面广,除了少数几个直属分队与机关驻扎在一起,大多数基层雷达站都各自独立驻防,宛若珍珠般散落在戈壁滩、边防线上。“我执着飞翔,执着为着梦想。”培训结束那天的晚会上,刘斯登台演唱自己写的歌《我们的执着》,台下战友们越听越沉默,大家知道,这一别,再见一面就难了……培训结束,刘斯与同单位的十几名战友回到所在雷达旅。接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分配到基层雷达站,只有他和少数几个战友,留在旅机关一中队。穿沙漠、过戈壁……今年5月,上级组织“心贴心”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为兵服务。刘斯作为小分队成员之一,与战友行程余公里,来到自己未曾去过的几个边防雷达站。远离繁华与喧嚣,雷达站的兵质朴又热情。在某边防雷达站,刘斯的弹唱让官兵们开心不已,有的要求跟他学弹吉他,有的也情不自禁跟着他一起唱……晚上,战士们与刘斯聊到很晚:“北疆的野骆驼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夏季野马群飞驰的情景太壮观了”“班长,远方那个小山包的羊群,是附近一户牧民家的,他们每周都会给我们送来奶茶,真是美味呐”……在更远一点的某雷达站,刘斯见到曾经一起培训的战友刘盼攀。久别重逢的一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就像在学校一样,这两个小老乡促膝长谈,有说不完的话。“家里人和朋友都不想让我在这里待太久,说这里是‘兔子不拉屎’的地儿,可我觉得,这里是个清净地儿。”刘盼攀的家在成都,父母想让他退伍回家找份踏实工作,没想到小伙子说啥也不回去。“生活在戈壁的人,眸子里都透出一种清澈。”刘盼攀说,如今有了网络,边塞再不是信息孤岛,雷达站的生活并没有人们说得那样单调,但比大城市要单纯些。偏远边地,生长顽强意志。在刘盼攀眼里,这里的人生风景大不相同——雷达技师方友良,为了摸索新装备的“脾气秉性”,吃住在雷达方舱,一待就是半个月;老班长陈树森,在戈壁滩上服役20年,一心一意为战友调配伙食,每次返乡都自费采购几箱食材、调料寄回连队;老班长李阳,在戈壁种下“文学梦”,他创作的“边塞诗”在强军网论坛上备受战友追捧。游子在外,怎能不思乡?雷达站不缺感性之人,每到夜深人静,思念如水在心间流淌,老班长李阳创作的诗句在朋友圈流转——“雷达站是难以割舍的地方,戈壁滩沧桑的模样让我迷恋……”走一趟边防雷达站,淳朴的兵味,让刘斯深受感动。回到一中队,他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几首歌曲,并配上诗意的名字:“戈壁华尔兹”“阿拉善的理想树”……不久前的一天,刘斯再次与战友一起前往某边防雷达站蹲点。坐在车里,刘斯轻轻哼起曲子……来到雷达站,他把歌词写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让战友们帮助修改。最终,歌曲《致我边疆战友的青春》得以成型。“第一次演唱这首歌,心里真紧张,怕大家不认可。”正式演出那天,在沙漠雷达站,没有华丽舞台、没有酷炫灯光,伴随沙漠里的大风,刘斯抱着吉他,走向台前。“战友你可曾记得那些晚上?如今的我怀抱当时的希望,如果你还记得那时的理想,就把一切交给大漠边疆……”一曲歌罢,战友们听得入了神,沉默了几秒钟后才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想让家人也听听。”刚刚散场就有一位老班长找到刘斯,想要拷贝一份音频电子版;一位年轻的战士添加了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