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图片 >> 正文 >> 正文

沈腾和开心麻花,国产喜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4/12/8

麻花系的电影一直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演”的痕迹很重。因为他们大部分是话剧演员出身,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剧场。而话剧因为舞台离观众很远,所以表演都是非常夸张和用力的,台词也是底气十足,字正腔圆。毕竟你靠微表情观众根本看不到。

所以麻花系演员的那种情绪顶满的表演,在某些时刻就很能引起观众情绪,但相对应的,文戏的部分有时就显得很浮夸。比如本片中黄才伦(葫芦丝)和沈腾的表演,黄因为戏份不多,都是靠段子、梗来制造笑点,会显得零碎、刻意。沈腾作为主角,有很大发挥空间,情绪有铺垫有转折,看起来就自然一些。

但黄才伦也演过主角(《李茶的姑妈》),常远也演过《温暖的抱抱》《哥你好》,马丽也演过《羞羞的铁拳》主角,但你明显能感觉沈腾的表演要比他们更高一个层次。主要就是分寸感、喜剧节奏的差异。什么时候用力,用几分力,什么时候松弛,观众可能不懂理论,但是能感受到。

本片本身就不是一部严谨的科幻片,因为严谨了那就叫纪录片而不是科幻喜剧片了。《变形金刚》严谨吗?漫威严谨吗?星球大战严谨吗?但不妨碍观众们喜欢它们,不妨碍它们被分类到“科幻片”。并且其实剧中大部分是符合事实的,只是少部分为了服务剧情刻意模糊掉了,无伤大雅。比如用灯打字,实际上独孤月在月球用肉眼是肯定看不到地球上的灯的;比如那个袋鼠跟人也没什么区别。但本片是喜剧片,它应该去跟喜剧片而不是科幻片做比较。

抛去科幻的属性,本片作为一部喜剧片又怎么样呢?我觉得没有科幻成分它也仍然是一部合格的、甚至很不错的喜剧片。

前文说话剧表演比较用力,实际上话剧表演比电视剧更用力,电视剧比电影更用力。我们看多了好莱坞的高度发达的工业电影,他们对于喜剧桥段的处理更加“冷静”,很多时候只是靠镜头语言,而国产喜剧片很多时候的笑点都很刻意,演员用力地提示观众“这里有笑点”,甚至演员比观众反应更强烈,观众就觉得“把我们当傻子吗”

只有你拿过冠军,你才能说“冠军也就那么回事”;同样的一句“淡泊名利”,从比尔盖茨、马斯克嘴里说出来,跟我们嘴里说出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国产喜剧电影、编剧、导演、演员都还没有达到那种游刃有余的水平,很多时候就是用力过度反倒适得其反。

国产电影值得鼓励,本片更值得鼓励。阿汤哥一部飞行员无脑开挂都能打到7分,凭什么国产电影一定就不如别人呢?

但是本片目前6.8分也是恰如其分的,之所以没到7分以上,主要就是因为煽情、热血的片段太多了。喜剧的本质是悲剧,如果故事结尾没有靠煽情来治愈、来解释,留一个喜剧的结尾,那就意味着主人公的悲剧还在继续,变成一种黑色幽默,是让人嘴上发笑,心里发冷的,而很多普通观众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无论是国产剧情片、科幻片、悬疑片、喜剧片,最后通常都是靠煽情、靠温情来画句号,让观众的情绪经过大起大落之后归于安静舒适。

然而煽情的片段太多,观众就会反感,就会出戏。热血太多,观众心里就会“主旋律”“上价值”警铃大作,而在我们对主旋律、对众志成城的热血桥段保持理智冷静的时候,不妨同样理智冷静地想一想,究竟是谁让我们对“上价值”这么敏感的?为什么漫威里的美式上价值我们就没反应,国产片上价值就很敏感很反感?

其实不是煽情不行,而是煽情没用好,说到底还是剧作结构上的问题。不管是煽情、开心、热血、悲情,所有的情感设置都透着一种“爹味”,就是教育观众,这块你应该笑,这块应该哭。这一点在结局独孤月牺牲的部分尤为突出。观众还没进入情绪,影片已经讲出来,“我原谅你”“你不孤独”,解释煽情就跟解释笑话一样,会把情绪瞬间打碎。

独孤月原谅马蓝星,不应该是用嘴说的,而是提一句无关的小细节,比如“我给你留的信你记得看”,不用说观众就知道原谅了。

同样的,独孤月牺牲很让人心痛,但不应该是剧中角色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星际穿越》最后不感人吗?钢铁侠打响指不感人吗?,但是这时候镜头要是突然一转,每个人都捂着嘴哭得稀里哗啦的,观众不会觉得感动,只会觉得被按着头,不敢动。

着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