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音乐课第一节怎么上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5/2
北京专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如何上好音乐开学第一课

音乐课在我们的中小学课程的安排中是不可或缺的,尽管音乐课并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但音乐课作为提高学生素养使其在人身的成长过程中,具备充实而幸福的体验,是其它课程无法取代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组合起来的,我们说某人聪明,就是因为他比常人的注意力更细致,比常人的记忆力更强更深,而他的分析力自然就不会比常人差。

音乐不仅对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能起到很好的培育作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演唱,自信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加强,获得感也逐步变多,学音乐的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间接地有助于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有了情感转移的途径和手段,尤其是作为一种对个人审美素养的塑造方面,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上述这些,是每个作为音乐普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的基本道理。

但是音乐课也是一门高深的课程,是一门对声音有严格的定义和世界统一的标准的科学体系,比如现在全世界在音乐界统一规定的音高,是以小字一组的A音为基础音,其音高确定为Hz/秒,所有乐器都以这个音来较调,有了这个标准,全世界不管他来至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也不管他所操持的是什么乐器,只需在自己的乐器上将A音的振动频率调在Hz/秒这个频率上,就可以共同演奏同一首曲谱,所以在全世界的音乐人中就有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基础;而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活动中只有音乐和数学能这么完美地可以不需额外加翻译就能进行基本地交流和沟通。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又是一门普及性极强的浅显的能被大众感知并普遍接受的浅显的学科,正所谓“阳春白雪和下泥巴人,”“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两句就形象地说明了音乐的这种适应性,音乐同时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她的神秘性所决定的。

音乐的神秘性主要表现为天赋性,比如有的人似乎一生下来就对音乐特别敏感。这些对音乐有特殊感知的人比如号称音乐神童的莫扎特3岁就开始学钢琴,四岁就能记谱了,5岁就能作曲了,而在世界音乐界里那些音乐名人无一例外的就是在很小的时候童年就展现出了音乐方面的才华,迟一点的在少年时候也能蜚声世界了,最不济的是青年还是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而大多数人对于音乐的感知是后知的,和无法感知的,在这些后知的人中只要年龄在十二岁以前,自觉地去接触音乐、感知音乐并被系统地加以培训,是有可能学会音乐并最终可以有成就的;相反对于那些无法感知音乐即对音乐有反感的人,是根本就学不会音乐的,有些人到了青春期以后为了赶时髦开始来学音乐也就根本无法学会了,因为这部分人完全失去了对声音的敏感度,其音准度是根本无法建立的,更不要说音程呀、节奏呀和弦呀等等。

而作为音乐教学的第一课应该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死板的格式,它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因人而施教的,特别是面对一群完全陌生的学生(第一课)的时候,你上来不可能就先从音乐史讲起,也不可能先讲一通乐理,什么是简谱什么是线谱,什么是固定调、什么是首调等等,因为你必须在事前先对施教对象进行摸底,才能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互动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即便是一对一的教学也要遵循因人施教原则。

针对音乐教学的特殊性而关于“如何上好音乐开学第一课”,这里就不可能给出一种既定的放之四海的标准,如果硬要说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就是你无论用什么方法上这堂课,都必须要让这堂课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得到的是充满兴奋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接下来的是按固定格式填写的所谓工具/原料、和方法/步骤。

其内容完全是根据征文的现有的固定的格式,进行的一种先假想的对学生的摸底后的因人施教,但愿能对需求者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工具/原料:人手一台“键盘式口风琴”或“葫芦丝”

方法/步骤

第一步:先将人手一台的“键盘式口风琴”或“葫芦丝”发到每个小朋友手中,然后叫大家随便试吹一下,再问大家:

“喜不喜欢这个乐器,(很少有人说“不喜欢”),这里没有人曾经学过这种乐器”。

如果有人学过就将他请上台表演一下,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人接触过这种乐器。

如果有幸遇上了一个班上曾学过这种乐器的,又上台表演了一番,这个课就会上得非常活跃,就会很快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当你再问大家: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跟这位同学一样来演奏这个乐器呢?”

无一例外地回答:

“想!”

如果班上没有人学过这种乐器,就直接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就是先问一下大家会唱什么歌,然后就用这个乐器自己为学生们吹一遍这个歌。

第三步:就是讲如何来进行学习这个乐器。

可以用如下语言来引导: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正式开学这个乐器了,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都是先从最基本的学起,比如学语文要学拼音、汉字,拼音要先学字母、汉字要先学笔画,数学要先学计数,加减,那么学这个乐器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呢?

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要先会用嘴唱歌,如果不能用嘴把歌唱出来,就直接用乐器将这个歌吹出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第四步:教唱歌

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暂时把这个乐器收起来了,因为这个乐器是非常地简单,只要我们学会了唱歌,这个乐器稍加练习就能掌握,下面我要教的这首歌也是非常地简单,歌名就叫《小星星》。现在大家就跟着我唱,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一闪一闪,亮晶晶......

先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教(即四个小节),然后再全部连接起来完整地领唱,如果学生学得快,就可以在下课前再从头用曲谱一句一句地教一遍。

根据网上模板自己定义添加的《方法步骤2》为:

《记忆童年上的第一节音乐课》

当我写完前面的《如何上好音乐开学第一课》以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自己在小学上第一节音乐课时的情景来。

虽然我就读的小学是一个以工厂的子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但我们学校的规模却是不小的,从初小到高小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六个班以上,每个班至少都有四十五人以上,按这个规模来说我们学校应该算是一个完小,但从行政上来说我们的学校不归教育局直接管,而是归厂里的人事处下的教育科管,由此你可以想象我们厂的规模和性质。尽管我们的工厂和学校有这样大的体量,但按性质来说却算不上是一个完小,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我们学校的师资却是很缺乏的,我记得是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才有了一个从正规体育学校毕业的女生来当了体育老师,而到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才有了一个从音乐学院毕业来的女生,从这一点来说当时我们学校应算是一个民小。

那个时候这个音乐老师是很希缺的,她根本不上低年级的课,她来到学校后就直接从四年级的班级开始上起。

等我到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正式接触认识这个老师了,她个子不高,大约在1.5米左右,长相极为平凡,但性格却是极其的好,因为她的名字叫李克胜,当我还在读三年级的时候就听到了上个年级的某学生背地里给她取了个外号叫“你咳嗽”,一时间整个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了这个音乐老师有个外号叫“你咳嗽”,更有甚者在校外还大声地呼喊“李克胜,你咳嗽,你怎么不咳嗽。”后来这句又变成了“你咳嗽,我吐痰。”或者与这位音乐老师在学校相遇的时候,就故意干咳两声,可是她只当什么也不知道。

我读四年级的某一天,我们开始正式接受这位音乐老师的授课了,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她跟我们一道鱼贯而入音乐教室,当铃声停下的时候我们都按自己平时上其它课程的座位坐下了,她也早就坐在了脚踏风琴边,几乎是同时教室内此起彼落地响起了不少的干咳声音和一些嬉笑声,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同学们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后就边弹琴边唱了起来,她唱的不是任何歌曲,只是一种声乐的最初的最简单的发声练习:

啊…啊…阿…阿,短暂的那一会儿,还没人跟唱,但干咳的声音明显减少了,有女生开始跟唱了,等到唱咪…咪…咪…咪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咳嗽声了,最后全体都一起跟唱到依…依…依…依,因为这个三度分解和弦的发声太好唱了,基本不需学习大家就会了,等大家都会了后她才开始教我们一首儿歌,但最后是学的一首什么儿歌已记不起了,但这位老师温和的性格以及她对职业的尽职尽责的形象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后来上音乐课就成了我们全班同学的最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