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退休后的这几年,宋丹丹上了不少综艺,她是轻松自在,一身闲适。
但苦的是与她一道上综艺的年轻人,以及屏幕前观看综艺的观众。
宋丹丹凭一己之力,把自己和一群后辈屡屡送上热搜。
从“你的代表作是什么”,到“必须弄个晚会”。
说一不二的宋丹丹,一次次在节目中“倚老卖老”,路人缘也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强势性格充分暴露情商,倚老卖老被“打回原形”。
新一期节目播出过后。
宋丹丹给李雪琴道歉、王传君给宋丹丹道歉、宋丹丹委屈等话题顺势冲上热搜。
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让家雀啄了眼。
等到路人缘几乎降到冰点、被各种嫌弃的声音打脸了。
节目组才终于想起来,给她立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设。
说实话,综艺不怕争议,就怕平淡如水。
因为大家都明白,嘉宾没有冲突,也就没有讨论度的道理。
《五十公里桃花坞》,名字虽诗情画意,内容却“腥风血雨”。
节目组倒也没有立牌坊,索性把“冲突”当做了“卖点”。
让一群性格迥异的人一起生活,标榜的“社交实验室”,实则是“矛盾培养皿”。
这群人里,有汪苏泷这样精通人情世故的,有辣目洋子这样擅长和稀泥的,还有王传君这类有话直说、不屑虚与委蛇的。
而宋丹丹扮演的角色,则是“倚老卖老”的大家长。
社交模式最落伍的是她,节目的矛盾中心是她,观众们嫌弃的对象还是她。
“下次别再邀请她了。”
“有她的节目我不想看。”
“送您一个词,‘晚节不保’。”
“牺牲”一个宋丹丹,节目收获的是可观的讨论度。
宋丹丹何以被节目组精准拿捏,挑唆起众怒,关键还在于她“倚老卖老”的姿态。
所谓倚老卖老,便是把年龄当做自己的天然优势,凌驾于晚辈之上,说一不二。
扑面而来的窒息感,是宋丹丹给观众们的直接感受。
“我是这儿年纪最大的,我先说一下。”
当众人还在嬉笑打闹,说着客套话的时候,宋丹丹率先引领节目流程。
因为在她看来,年纪大的人理应担起责任,引导节目的走向。
她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当做社交圈子里的大家长,试图拿捏一切。
从节目走向,到婚姻大事,她事事操心。
嘉宾尚未到达录制地,宋丹丹已在车上张罗起姻缘。
大家好不容易忘了董璇那段狼狈的婚姻过往,丹丹姐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璇儿,得找个踏踏实实的男人。”
坐在后排的宋妍霏正事不关己地看着好戏,猝不及防,丹丹姐一个回头把她吓一激灵。
“你呢,你有了没?”
盘问完宋妍霏,辣目洋子也未能幸免。
接着,宋丹丹又张罗起“相亲大会”。
“武大靖,是个抢手货。”
“汪苏泷这个人,我觉得,还是算了吧。”
要是问丹丹姐,是上一季好玩,还是这一季好玩。
她的回答会是:“这一季,因为一个比一个听话。”
“上一季你想让一个人坐下来,根本没有人理你。”
因为年纪最大,宋丹丹自动代入大家长角色。
因为把自己代入大家长角色,宋丹丹对同来参加节目的嘉宾们,萌生了掌控欲,想要操控全局。
场上一旦出现充满主见的小辈,胆敢站出来挑衅她的权威。
她的胜负欲就会一秒到达阈值,脑海中拉响警报,用各种方式发出攻击。
表面上或许还是和气、可沟通的长辈,但内里仍被顽固占据。
六十年代生人的宋丹丹,在成长过程中,早已把集体刻入了DNA里。
在她的想法中,人就要相互抱团,相互取暖,为集体作出贡献。
住处从上一季的单人间、双人间变成这一季的大通铺。
孟子义等人叫苦不迭,宋丹丹却拍手叫好,她觉得这样可以让嘉宾快速熟悉。
大多数年轻人自我意识强盛,与其在团建中如坐针毡、面面相觑,不如窝在角落独处。
宋丹丹不那么认为,她觉得就要有一个热闹的场子,让彼此迅速升温。
她以不容置喙的语气提出举办联欢晚会。
见在场的年轻人们兴致寥寥,她依旧不退让,接连抛出几个让人倍感压抑的问句。
“那你们来干嘛啦?”
“如果什么都不会演,干啥来了?”
没有丝毫反驳的余地,满满的震慑力。
这一幕,让许多观众深感窒息之处在于,宋丹丹把大家与许多家中长辈的相处场面,在屏幕上还原了一遍。
任你再不喜欢,任你说出再多自诩有理有据的辩驳,他们依旧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说辞。
武大靖提出举办运动会,在场的年轻人们拍手叫好,纷纷随声附和。
看到自己的提议无人赞成,武大靖的提议人人拥趸,宋丹丹被拂了面子。
但她仍旧不泄气,依旧不肯放下对联欢晚会的执念。
“这样吧,明晚举办联欢晚会,后天运动会。”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汪苏泷打破僵局,提出了举手投票这样相对公平的方式,试图让宋丹丹看清楚人心向背。
不出意外,大部分人投的是运动会。
见投票结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宋丹丹依旧面不改色冷声道:“那重新来。”
无奈,汪苏泷只能再度发声:“投运动会的举手。”
宋丹丹先是一手拍下辣目洋子托腮的手,又是用眼神暗示举起手来的李雪琴。
环顾四周后,众人屈服于宋丹丹眼神中的威慑力,纷纷放下了手。
不到预期不罢休,这便是宋丹丹的社交哲学。
对于熟悉的人,窒息感升级。
宋丹丹自述,这一季的桃花坞少了许多老一辈艺人,都是年轻人,所以她无所适从。
她把上一季的熟人李雪琴、汪苏泷、辣目洋子,当做了“救命稻草”。
然而,在实际相处过程中,宋丹丹误把玩笑的尺度当做了熟悉的程度。
她觉得玩笑开的越大,越能彰显关系的亲厚。
只可惜,切换到观众的视角,感受到的只有打压和贬低。
桃花坞新人吴牧野介绍完自己的才艺,宋丹丹非要使用对比手法,好好地把坐一旁的汪苏泷一通贬损。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能干啥?”
汪苏泷临危不乱:“我主业是葫芦丝,副业是搞笑。”
宋丹丹不甘示弱:“你那主业不行,搞笑也不太搞笑啊。”
高情商如汪苏泷,当即化解尴尬。
“我上一季扮演的还是吴牧野那角色,被丹丹姐夸得天上地下的,突然挨骂还不大适应。”
但还是不敌丹丹姐的一通“乱棍”。
“上一季,你主要是在矬子里拔将军。”
大家聚到一块儿的时候,李雪琴提出了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提倡应该要合理化分工,避免大家抢活儿。
不要造成一部分人累死累活,另一部分闲得发慌的场面。
此言一出,大家拍手赞成。
可宋丹丹呢,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李雪琴的话是否有道理,第一反应是否定,是反对。
她驳斥李雪琴“分工不合理”的说法,但只挑中了“抢活儿”这个字眼开杠。
发出灵魂质问:“谁抢活儿干了?”
李雪琴举例吴牧野今天又是种地,又是喂马。
宋丹丹随即偏头向吴牧野发出质问:“你累吗,今天。”
听到对方回答“还行”之后,宋丹丹得出结论:“没事啊,人家愿意呢”
话音刚落,又试图把全场拉入己方阵营。
发问:“今天抢活的举手。”
如此气氛之下,大家举也不是,不举也不是,干脆选择了不表态,不举手。
而宋丹丹把大家的“不表态”,当做了对自己的赞成。
得出结论:“没人抢活啊!没有矛盾,你不能自己编出一个矛盾啊,雪琴。”
被宋丹丹的强势逼入死胡同的李雪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时没控制住情绪,内心呐喊一句“崩溃吧,毁灭吧”,便扇了自己一巴掌。
过了半晌,宋丹丹方才意识到自己理解错误了,悟到李雪琴只是希望大家合理化分工。
但并没有道歉,只是居高临下地说了一句:“你也别打自己巴掌了。”
客气与夸赞留给外人,攻击性留给自己人。
这是许多倚老卖老的长辈的通病,宋丹丹也不例外。
面对熟悉的小辈时是如此,面对亲儿子更甚。
《向往的生活》中,把刘宪华夸得天上地下,把儿子巴图贬得一无是处。
尤其是那句“我生了一个废物”,让人窒息感满满。
宋丹丹的身上,有一种人设感,她习惯于给自己预设形象。
比如:在一群人中,你是一个长辈,你就应该担起责任,做群体中的领导者,管着后辈。
这种人设感区别于营销。
并非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而刻意为之,更像是时代烙印与自我保护的痕迹。
宋丹丹成长的年代,推崇的是集体主义,人人都应该对集体有所作为。
服从、合群的人更容易得到群体的认可。
所以类似于“不合群”、“独处”等词汇,是十足的贬义词。
所以当一群人汇聚到一块儿的时候,宋丹丹习惯带着集体主义的思维,难以与年轻人共情。
她希望能借自己的长辈身份,让一群人迅速地认识彼此、了解彼此。
可惜的是,人设有的时候是最可怕的。
它会让一个人作茧自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架里,将自己捧上一个下不来的高台。
宋丹丹的那套社交哲学与生存模式,多多少少都与时代有些脱节。
她的集体意识,碰上年轻人的自我观念,犹如火星撞地球。
宋丹丹的本意是希望大家能够迅速地活络起来,可遭到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泼冷水之后。
她的心气一时半会儿下不来,不肯低头,不肯妥协。
好心便成了坏事,变成了对“绝对服从”的向往,变成了大家口中“倚老卖老”的模样。
篝火晚会是一个例子。
她此前在《花样姐姐》中的表现也是一个例子。
一群人初相识的时候,宋丹丹把活跃气氛的重担往自己的肩上那么一挑,以没得商量的语气,自作主张给大家起了外号。
让大家叫自己“小妈”。
给金晨取名“三胖”。
给林志玲取名“二姨”。
林志玲有些不乐意,婉转地说:“听起来有些像二姨太。”
但宋丹丹置若罔闻,依旧沉浸在取外号一事中自娱自乐。
她极少妥协,也极少意识到有时候自己的言行对别人是一种冒犯。
她享受掌控局面,享受做一个话题的主导者,但极少体贴别人的情绪。
她不会为年纪感到不安,所以也难以理解别人为何要因年龄感到尴尬。
所以一上来,她便不顾董璇的脸色,大大咧咧地掰着手指头计算董璇的年龄。
《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一季中,面对一群靠脸进圈的小后辈,她上来就问:“你们有什么代表作。”
还要求大家说清楚是靠什么火起来的。
职业生涯的倒计时,对于满心抱负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个痛点。
而丹丹姐特别白目地向武大靖说了一句:“实际上你还剩最后四年了对吗。”
在这个过程中,宋丹丹已与自己的人设背道而驰。
本意是让场子热起来,让大家熟络。
结果她反倒变成了不可控因子,让场面无限逼近尴尬,遭嫌弃也实属正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