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雁峰教育人风采录之朱水平用专业和爱点亮乡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4/10/20
台前,一袭白裙的老师横吹一支竹笛,一曲婉转清丽的《荷塘月色》便在课堂上徐徐响起,如水,弥散四际;身后的美术老师一支粉笔勾画涂抹如行云流水,跟随着音乐的节拍,一幅气韵生动的芙蕖出水图便逐渐呈现在黑板上,慢慢清晰。陶醉在这音画合一的唯美艺术之境,台下的学生无不屏住呼吸,侧耳、驻目、凝神、静思……笛声渐停,掌声骤起。这场清新优雅的“乐中作画”表演,是今年在迎接衡阳市小学质量监测小组学科质量现场抽测时,雁峰区两位音乐、美术教师联袂进行的才艺展示环节。台上这位笛弄“荷花”的女子就是雁峰区金桥小学的老师——朱水平。“si,打开一二孔,音越高,气息越要缓一点,轻一点……”当见到朱水平的时候,她正在给学校葫芦丝兴趣班的学生上课,大大的眼睛,一头长长的秀发,脸上挂着笑,亲切温和,柔美而文静。就是这样一个温婉的女子,自年起便扎根乡村教育,用美妙的吹管乐曲传递民族器乐的艺术魅力,用炽热的教育情怀点亮了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用母亲般的胸襟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爱的港湾。专业:共醉花前玉笛声“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做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白居易的这首诗,用来概括学生时期的朱水平,大抵不差。朱水平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忙于务农,没有时间多管她。乡野四月的柔风里,山花、小鸟、溪桥、流水,伴着一声声叶笛,便是她一天的日常。高中时,朱水平遇到了自己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村里的一个老艺人,开始学习竹笛。从此学校的走廊上多了个苦练竹笛的女孩。“冬天,嘴巴吹出血,手上长冻疮是常态。”但是再苦再累,她都没有放弃,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大学期间,她通过了竹笛十级考试。年,她参加雁峰区教师招聘考试,一支竹笛曲《牧民新歌》技惊四座,征服专业评委,最终以面试第一名、综合成绩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成了金桥小学一名教师。也就在这一年,刚刚入职的朱水平崭露头角,一鸣惊人,在高手如林的衡阳市教育系统教职工“吹拉弹唱”比赛中,她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获得一等奖。在接下来的七年里,她潜心教书,静心钻研,年课件《中国民族乐器——笛子》在全国中小学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论文《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获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二等奖。梦想:笛声吹起南湖水金桥小学地处城郊,学生大部分都是当地金桥村、兴隆村的孩子,还有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其中,很多是留守儿童。朱水平来自乡村,成长的经历让她对乡村孩子的教育有更多的思考,作为音乐老师,她希望这些乡里娃能像自己一样有机会接触到音乐,能够从小得到音乐的熏陶,希望用音乐为他们带去欢乐和梦想。年,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校长黄飞龙,希望能在学校的课后服务中开设音乐兴趣班教孩子们吹葫芦丝。“葫芦丝音色优美,入门容易,很适合乡村孩子。最主要的是便宜,家长负担得起!”朱水平笑道。可是,学校的倡议书发下去以后,家长响应者寥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爱好,大部分孩子家长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有的认为孩子缺少这方面的“基因”,有的觉得学音乐得“烧钱”,负担不起,还有的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信任……“不收学费,您只要为孩子买一个葫芦丝,我免费教!”面对不理解,朱水平一个家长一个家长打电话进行解释。在她的努力下,终于有几十个家长被她的诚心打动,答应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兴趣班终于办了起来。几十条彩色的方凳,黑色的乐谱架,一块教学五线谱黑板,墙上,一幅立体字标语“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外醒目。走进金桥小学的音乐教室,简朴的陈设却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这些孩子是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简谱都不会,只有从头教起,从最基础的音符、节拍、简谱唱名教起。”朱水平说教他们可费了一番功夫,“不过,一年下来,孩子们已能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比如《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我有一只小羊羔》等。”孩子们的进步,让朱水平话语间充满了欣慰。更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六年级学生小凯是学校公认的调皮学生,不守纪律,对学习提不起劲儿来。朱水平发现他对葫芦丝很感兴趣,也很有潜质,鼓励他参加音乐兴趣班,经常让他上台演奏,慢慢地,他变得自信多了。“老师们都说他自从学了葫芦丝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对人有礼貌了,也能安安静静地学习了。”这让朱水平很有成就感,她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脚并拢,背挺直。手臂打开45度,肩膀自然放下,下巴微抬,背挺直,不要驼背……坐直,挺起来……坐直,又驼背了。”在朱水平的葫芦丝课堂上,这样的提醒不时穿插,高频反复。“吹奏的时候要讲究姿势,练久了,他们的体型、气质就会好很多。”朱水平解释。“我感觉我女儿的精气神比之前好多了!气质与葫芦丝更搭了!朱老师你真棒!”在家长群,学生李迎芸的妈妈开心地说。“以前,佳佳跟人讲话都是很小声、十分害羞,加入兴趣班后,大方开朗多了,还敢在村里的爷爷奶奶面前吹。她还说要去更大的舞台表演呢!”佳佳奶奶逢人便说。随着吹奏技艺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孩子们的音乐梦想也在悄悄发芽。在兴趣班,吹得最好的要数队员罗予馨,她是班长,成绩好,音乐悟性高。在听了朱水平成长的励志故事后,她认真地对朱水平说:朱老师,长大后,我也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学音乐,教音乐。五年级的男孩王航很认真,朱水平表扬他指法规范,气息均匀,节奏感强,他很受鼓舞,经常一有空就会拿起葫芦丝练习。有时他在家练习,连饭都忘了吃。“是朱老师让我喜欢上了葫芦丝,我要向朱老师学习,将来也要过十级。”他说。“等到我们吹得更好了,我们都想上台去表演,吹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听,吹给很多不认得的人听。听他们为我们鼓掌。”兴趣班上,很多学生这样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声音有点小然而眼神很坚定。看着孩子们的变化,黄飞龙说:学校因为有了葫芦丝乐曲声,有了生机,学生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而有活力。今年,朱水平去重庆参加乡村骨干音乐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专家勉励学员不忘初心,做出成绩。一席话让她很受触动,回来后,她向学校建议扩大音乐兴趣班规模,让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让音乐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说干就干。在全校一下铺开有困难,她就在自己所带的二年级班率先实行。“我打算带着他们一路往上走。等到学校规划建设得更好一些了,我要把全校的葫芦丝全都带起来,每个班都上。大课间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拿着葫芦丝,边吹边舞……”朱水平说,这,是她的梦想。师爱:一笛春风草满川近八年来,朱水平行走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近音乐,复制自己的成功,进而拥抱璀璨的人生,但是,她带给乡村孩子的,不仅仅只有音乐,还有慈母般的关爱。因为她知道,对有些孩子来说,有时候,老师带给他们心灵的温暖可能远比知识和技能来得重要。刚刚到金桥小学那年,朱水平班上有个女孩叫小婉,小婉出生不久,妈妈就离家出走了,一直没有回来过,爸爸常年在外地,她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在附近打工,早出晚归。看到小婉经常穿着脏衣服,蓬头垢面。朱水平特别心疼她,从一年级开始,每天给她梳头发,一边梳一边带着她唱儿歌;六一儿童节,带她去游乐场玩,给她买了漂亮的裙子;冬天,小婉穿上了朱老师送来的暖和的棉衣,抱着她,哭成了泪人……从此以后,小婉常跟人说“我有妈妈了,朱老师就是我的妈妈!”今年,朱水平组织二年级全班学生学习葫芦丝。小杰也想学葫芦丝,可父母离异,没人给他买乐器,朱水平就出钱给他买了个葫芦丝。“我要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地学习音乐”,朴实的话语间,流露的是对每个孩子用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