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明日处暑,最该吃这瓜拿它随手一拌鲜美清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4/10/20

本文转自:北青网

常言道“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这个名字也谐音“出暑”,它的到来意味着盛夏暑气渐散,秋天凉爽来临。

北方地区前阵子立秋一过,天马上就凉了下来,晚上睡觉都得把被子盖严实,明天处暑,往后的气温更是逐渐凉爽。

不光是北方,近来常处于40℃高温的南方,在处暑后也将迎来一波大降温,温度直接下降10℃。

南方城市的气温

处暑来了,秋还未满,但秋天的燥却早早就就来临了,暖粉们有没有觉得早上起来喉咙干,白天喝再多水都觉得嘴巴干?这都是秋燥引起的,此时给身体降燥才是重中之重。

降秋燥,该吃它了!

一大早,菜场的顾客中出现了一个忙绿的身影,暖粉们猜猜是谁?正是在下暖暖我!早早去菜场就为了“寻宝”,您看就是它,菜摊上拥有曼妙小腰的胖墩——葫芦!

葫芦清热降燥、利水消肿,也是一个天然的“碱性补水菜”,对于滋润皮肤也有一定好处。

在《国风·豳风》中讲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讲的就是葫芦的采摘时间。现在是农历七八月,正是吃葫芦的好时间,吃新瓜、降秋燥。

甭管是生长在南方的我还是生于北京的我家那口子,这都是一道童年的味道。

在北京,听我爱人说小时候还经常吃到葫芦,但现在更多的是吃西葫芦,而在我娘家南方,小时候也经常吃到葫芦,可现在更多的是吃瓠子,但不管是南北方,葫芦都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食材。

左边西葫芦,中间瓠瓜,右边葫芦

葫芦、西葫芦、瓠子,

到底有什么不同?

菜场的菜摊上,瓜的种类实在是多,黄瓜丝瓜这类长得不同,口感差距大,自然分得清。

可是葫芦、瓠瓜、西葫芦这三者颜色接近,似乎没什么区别,就连菜摊老板都是懵的,今天暖暖就来帮暖粉们捋一捋这些瓜之间的对比和关系。

●葫芦:

葫芦是人类蕞早训化的植物之一,也是瓜类的“祖宗”。要知道,不光是瓠子、西葫芦,就连南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等等,基本都是属于葫芦科的植物。

它的肉质在生的时候偏脆,下面的果实中带籽,“年轻”的瓜适合食用,若是长老了就不宜再吃了,烧的时候也一定要煮熟!!

●瓠瓜:

瓠瓜其实就是葫芦的一个变种,算是“直系子孙”。相对于葫芦来说肉质偏硬一些,口感也会偏甜一些,也有地方叫它“葫芦瓜”、“葫瓜”,甚至上海地区管它叫“夜开花”(因为它的花在夜间或阳光微弱的情况下开花),暖粉们家乡管它叫啥?

●西葫芦:

西葫芦虽然也是“葫芦”的子孙,但却不是直系,它是属于葫芦科南瓜属的,也就是南瓜的后代。

西葫芦的肉质偏黄,跟南瓜一样偏软,原产于北美洲,现在咱国内也吃得特别多。

看完上面的分析,您对这第三种瓜有了解了吗?也就是说葫芦是爸爸,瓠瓜是儿子,西葫芦是侄子,这么一看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今天早起去菜场果然是没有白跑一趟,胖胖的葫芦已经买到手,现在来教暖粉们一道适合处暑吃的降燥菜谱——葫芦水晶包。

地上长的葫芦,搭配水里生的虾仁和路上跑的猪肉,做成一个个小包子,一口吃下“整个世界”~

今天咱的小包子做法不难,拌完馅拿饺子皮一包就成,就连刚开始学厨艺的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暖暖我还将这个小包子做成2个不同的吃法,喜欢味道香浓的可以做成生煎,撒上芝麻和香葱,别提多赞了。爱吃清淡口的就直接蒸熟,蘸着醋一口一个,畅快!

但不管是生煎还是清蒸,暖粉们要记住:一定要做熟!!

想知道菜谱的具体做法吗?都总结在下面的视频和文章中,快拿上小本子和笔记下来,跟着大厨一起来学学怎么制作吧~

葫芦水晶包+生煎

食材

葫芦/虾仁/猪肉糜/鸡蛋

白胡椒粉/盐/料酒/玉米/饺子皮

做法

-1-

处理葫芦:葫芦削皮后切成细丝,放少许盐拌匀腌10分钟腌渍出水分,然后攥干水分。

大厨窍门:葫芦渍出水分后,后续烹饪加热过程中就不会再出汤了。

-2-

拌馅:虾仁用刀背拍碎后剁成馅,将虾仁馅放入猪肉馅中,再放葫芦丝和提前煮熟的玉米,放入1个鸡蛋清、白胡椒粉、料酒、盐拌匀。

-3-

包制:将饺子皮擀薄擀大,往里放入馅料,然后包成包子收口。

-4-

完成:平底锅先用大火将锅烧至3成热,改成中火倒入少许油,放入包子待底部形成小焦壳后,改大火倒入1碗清水加锅盖,焖5分钟即可开盖,撒上黑芝麻和葱花。

想要吃得清淡些,也可以试试无油的清蒸做法,直接将包子蒸汽上锅蒸8分钟即可出锅,晶莹剔透特别可爱有没有~

(暖暖的味道官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