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优势 >> 正文 >> 正文

回味老青岛年味故事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5/31

即墨古城重返千年

庄严厚重的城墙、古朴壮观的城楼、精雕细琢的亭台、古韵悠长的牌坊、古香古色的建筑、人声鼎沸的老街……白天,热闹非凡的古城,让人大饱眼耳口福;夜晚,如梦如幻的景象,仿佛穿梭时空隧道,重返千年。

作为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项目,即墨古城在年10月揭开神秘面纱,一期项目于年6月正式开放。而这个春节,让即墨古城大放异彩、红遍网络,吸引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

财神送福、秧歌起舞、锣鼓齐鸣、柳腔婉转,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的街景,因为有了年味民俗的点缀,更加生动,原本那一丝丝的违和感也消失不见了。千年沉淀的历史韵味氤氲在城中:门楼、学宫、文庙、牌坊街、财神庙、宗祠、亭榭……按下快门,便是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瞬间;老街的空气里,飘荡着令人垂涎的香气:酸甜可口的糖葫芦、酥香薄脆的芝麻饼、软糯弹牙的糍米糕、酱汁浓郁的金山鸭卷……琳琅满目的小吃,让人停不了口;葛村榼子、官庄竹编、工艺葫芦、黄氏烙画、糖画、泥老虎等民俗年物,让人爱不释手。当古城里的古韵、年味、美景、美食相互碰撞时,这里便是一场人们期待的狂欢。据介绍,从正月初四至初六,即墨古城的客流连续突破10万人次,并以“7天59万余人”的战绩雄踞春节人气排行的榜首。

萝卜·元宵·糖球会上遍尝美食

糖球会,可谓是青岛最热闹的民俗节庆活动。因为在青岛人眼中,赶完糖球会,喜庆热闹的“年”才算过完了。

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已有多年的历史。旧时,海云庵香火旺盛,往拜者多是渔民,为了祈求在未来一年里出海作业顺利,因此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也就是新年中第一个大潮日为庙会正日。每逢庙会正日香火更盛,同时庙前庙后还有唱戏、跑驴、踩高跷、跑旱船等娱乐活动,饮食、玩具摊贩也纷纷聚于此地,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其中,卖糖球的特别多,且各有特色,渐渐的便有了“糖球会”之说。年,“海云庵糖球会”正式命名,并将1天的会期延长为3天。年,糖球会荣获“中国十大民俗节”称号;年,糖球会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自年开始,萝卜会·元宵山会与海云庵糖球会合并举行,称为“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

琅琊祭海寻古之旅

正月十三至十四,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台西头村祭海广场热闹非凡,看民俗、品小吃、观影展,以“保护蓝色海湾,传承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第56届“琅琊祭海”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令人大呼过瘾。

正月十三在胶东民俗中是龙王生日,也是千年传统祭海节,渔民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海仪式,祈求鱼肥粮丰、平平安安。琅琊祭海是琅琊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祈福文化、海洋文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年,琅琊祭海被列入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届祭海活动分为祭海仪式、文艺演出、琅琊特产展销、民俗文化展示、特色小吃展卖、儿童游乐区和摄影大赛7大板块。其中,琅琊祭海仪式通过《四时主篇》《秦海丝绸路篇》《琅琊祭海篇》和《海天和韵篇》4个篇章重现姜太公封立四时主、徐福东渡等历史画面,表达渔民对大海的崇敬、感激之情和祈盼风调雨顺、渔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年的时光,悠悠流淌,民俗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现代文明。琅琊祭海,如同一场寻古之旅,令人神往。

浮山所山会果子飘香

有着多年历史的浮山所正月十三山会,始于明代,与原四方村海云庵的糖球会、杨家村清溪庵的萝卜会并称为“历史悠久的青岛三大特色山会”。自年恢复以来,每到这一天,文化街就会拥挤得水泄不通。周围车水马龙,根本分不清哪是出口哪是入口,只能跟着摩肩接踵的人群“随波逐流”了,这久违的热闹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

喧哗热闹的山会仿佛将儿时记忆带回来了:捏面灯的、捏面人儿的、画糖画的、卖泥老虎和兔爷儿的、转棉花糖的、套圈儿的、唱大戏的、吹葫芦丝的、拉二胡的、斗蛐蛐的、扭秧歌的、演皮影戏的、打年糕的、斗象棋的、捞金鱼的……要想从街的北头逛到南头,即使走马观花,一时半会也逛不完。因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总能“拽”着耳朵、拖住脚步。

浮山所正月十三山会俗名“香油果子会”,因此市民排队抢购香油果子的场面年年有、排的队伍也是年年长,整整一天,街头巷尾都氤氲着香油炸果子的香气。除山会“头号主角”香油果子,各色传统食品、风味小吃也应有尽有,于是,人们走走停停、吃吃逛逛,重温旧时年味儿。

劈柴院里回味老青岛

在青岛人眼里,劈柴院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符号,如同老天桥之于北京,承载着青岛百年的市井文化,依稀活在几代青岛人的心里。过年,来逛劈柴院,就是为了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和老青岛味道。

如今走进百岁的老街劈柴院,低头看脚,脚下是复原的青石板;抬头看天,眼前尽是老字号,与两侧古朴的门窗和灰色的清水砖墙形成视觉的走廊;探身一窥,院里是木质的楼梯和回廊;侧耳倾听,传来婉转悠长的戏曲和戏迷们的声声叫好……细细欣赏眼前“修旧如旧”的劈柴院,会发现,它的灵魂仍在。

劈柴院最妙的,也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这里的小吃——青岛地道的老字号招牌小吃原本多发迹于此,豆腐脑、坛子肉、三鲜锅贴、鲅鱼水饺……地道的青岛小吃带着老青岛的记忆与味道。而劈柴中的江宁会馆更是集美食、文化、历史于一身,民俗味儿十足。这里是青岛最早的“娱乐圈”,解放前,许多艺人在此“撂地”卖艺,相声、魔术、京剧、茂腔应有尽有,还有不少名角大腕儿在此“拜码头”,相声泰斗马三立、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就在其中。

春节期间,市南区借鉴历届“好客山东贺年会”的经验,以“逛百年劈柴院,过传统中国年”为主题,以“民俗活动”为载体,将劈柴院打造成最具年味的景区。好戏连台的江宁会馆,自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每天早午晚,戏曲、曲艺、民乐等各类节目轮番在这里上演,喝口茶的功夫,就能看一出精彩的评书、相声,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充分感受好客山东青岛劈柴院“闹”新春的节日气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