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文彬通讯员张园园杨鹏宇李园
走进惠民县桑落墅镇庙尚社区郑家自然村,村文体广场上人头攒动,激昂奋进的鼓点给萧条的冬日增添了一缕律动,手持二胡、唢呐、葫芦丝的村民们和着欢快的调子,透露着一股向上的“精气神”。
这支锣鼓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名叫刘玉忠。几年前,刘玉忠顺应外出务工的“浪潮”,带领着村里一批批青壮年“走出去,先致富”。如今,随着年龄增加和务工“返乡热”的来袭,刘玉忠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馈乡梓。
“村里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平常就是打打牌聊聊天,没有其他的文艺活动,我就想买一些锣鼓设备,搞点文艺演出,丰富文化生活,让村子大变样。”回乡后的刘玉忠发现,村里人在农闲时常常三五成群打牌闲聊,开辟一个能够聚集村民开展文化生活的活动尤为迫切,购置乐器的计划也在刘玉忠脑海中逐渐成型。
搭建村级文化舞台,培养扶持文艺骨干,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带动精神“致富”的重要一环。为让村里人在家门口就能经常性地参与文化活动,刘玉忠自费余元,购置了全套锣鼓设备,组织一批文艺爱好者成立起郑家自然村锣鼓队。在他的带动下,多名村民自发购置二胡、唢呐、葫芦丝等乐器,他们自编、自导、自弹,宣传着党的创新成果和理论政策,展现新时代广大农民的新风采、农村的新面貌。“敲上锣,打着鼓,感觉自己都年轻了20岁!”刘玉忠说。
“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村里也很支持他们,现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活跃,文艺骨干们也主动参加各类集体文化活动,共同带动了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郑家自然村网格党支部书记郑德顺感慨道,文化生活将村民的心“连接”到一起,奋力走出一条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今,敲锣鼓、拉二胡、广场舞等活动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桑落墅镇通过搭建文化舞台,带动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吹响乡村文化人才“集结号”,为农村文化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演绎着一个个精神文明故事,推进乡村振兴开辟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