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介绍 >> 正文 >> 正文

他是怎样的司法所所长,能带领一个基层司法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4/11
治疗湿疹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

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余脉一路延伸,到了纳雍县羊场乡境内停了下来,屹立成为金蟾大山。

金蟾大山脚下,万峰匍匐,一个个村寨散布在群峰之间。不可预见的是,在某个村寨中、某间屋檐下、某一时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给这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抹上不和谐的颜色。

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土地纷争、邻里纠纷,会引发吵闹、斗殴甚至会发生命案;赌博、吸毒、偷盗,会危害社会、影响安宁;赡养、抚养、婚变,会破坏家庭害己害人。这是羊场乡司法所所长周礼军的焦虑。

山歌唱“法”

大树摸到根,镰刀割得断。

“普法”就是镰刀,问题是,“根”在哪?

周礼军想:《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的条文多如牛毛,别说识字不多的老百姓知之甚少,就算知识分子也没几个读全、弄懂,普法可谓任重道远。

平时走村串户,周礼军一路没少听到山顶溪涧飘来的山歌声。“能不能把法律条文改编为山歌?”周礼军灵光一闪,有了主意,于年试着编写了《守法才会赢》《违法犯罪干不得》两首法治山歌,唱到村寨、学校。

法治山歌,七字一句,口语中植入法条,被固定的腔调演绎出来,成了“通识”。周礼军为自己这一创举自豪:“本地腔调和民间口语的结合,提高了群众的认知,法律尊严因此得以植入群众内心”。

随后的法治山歌传唱实践证明:这种本土化的改编,让群众于无意间悄然获得过耳不忘的法律灌输,普法效果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进村唱法治山歌,如果只唱,而不配上乐器,形式就单一,老百姓就会“审美疲劳”,就会厌倦,甚至排斥。周礼军于是又学吹葫芦丝、笛子、巴乌、芦笙、埙,学拉二胡、马头琴,想把献给群众的这盘“菜”炒得“色香味”俱全。

以后不管到什么场所“赶场子”,葫芦丝、笛子、巴乌、芦笙、埙,样样必备,二胡、马头琴,一件不少,边唱边吹边拉,周礼军被群众围在中间。乐器一响,山歌一唱,手势一比,男女老少都乐了,法律常识和道德规矩也传播了。

年,在周礼军的倡导下,羊场乡成立了法治山歌普法演唱团。

之后,周礼军陆续改编了《拒绝早婚》《入狱歌》《多学民法典》《酒驾》《言行举止》《非法集资》《莫走歪》《矛盾宜解不宜结》《违法犯罪干不得》《扫黑除恶》《保护环境》《孝为先》《不赌钱》等法治山歌,将普法演唱团的成员由1人发展到2人再到4人最后到6人,率团到村寨学校演唱次,发放普法读本册,发放笛子奖品支,唱出了独特的山区法治文化。

人人要学民法典,生活百科是首选;

离婚冷静一个月,夫妻财产更明确。

……

周礼军唱普法山歌,苗语一遍,彝语一遍,汉语一遍,枯燥的法律条文被他改编得简洁明快,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周礼军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已渐渐形成以山歌传唱道德、劝世说理的习俗。

助困设“法”

金蟾大山脚下匍匐的群峰挤挤挨挨,集成了“万峰林”,雨过天晴,雾岚渐起,挂在山腰,露出的山巅若隐若现。这样的景,唯美,大气,为摄影家和旅行者所追逐。但当地人不追逐这个,视若无睹,因为他们要追逐生活与生存,简单说,就是一日三餐。

“万峰林”的峰,挡住了当地人的出路,尤其是那些重新回归社会的失足者。

别出心裁抓普法的同时,周礼军也在殚精竭虑抓社区矫正。这些年,他接收的73名社区矫正者,如今已经解除矫正61人。

解除矫正后,这些曾经贴上“标签”的人,尽管再无犯罪迹象,但重回生活轨道时可能还会遭遇有色眼镜的另类打量。

曾底坝,羊场乡的一个村。

农谚云:好个曾底坝,山高阴雨大,辣椒不得吃,盐巴不得下。尽管农谚说的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但受制于地形地理,曾底坝致富的速度始终还是要比其他地方滞后半拍。曾底坝村上坝组的假释人员李某就是一例。

李某的母亲去世早,父亲因病外出,长期不着家。李某假释回来,面对的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人一时找不着北。

眉头皱着,脸色呆板,表达木讷,思路匮乏。李某的外在表现,让周礼军焦虑。“教育改造每个矫正对象,不仅要教给足够的道德和法律知识,让他明白底线,知道敬畏,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业。一旦松手,走投无路的他们可能又会重蹈覆辙。”谈起李某的情况,周礼军是担忧的。

“帮助这些人是司法工作的一部分。”随后,周礼军联系社会事务办,先寻求一点临时救助,然后于年4月10日带上李某前往纳雍县产业园区,到处联系工作。

纳雍县产业园区大大小小的工厂不少,但有的待遇低廉,有的岗位不适合,李某的就业几乎是“高不成低不就”。但在跑了一天后,周礼军还是为李某找到了合适的服装厂,月薪元。

李某之困,是物质之困。

范某之困,则是心理之困。

范某,云南人,在羊场教书。他被人骗走几十万元后,为填补经济窟窿,铤而走险,在网上开赌场,构成了犯罪,被判了缓刑。年4月21日,范某到司法所报到时,神色灰暗,精神崩溃,数度流泪,生不如死。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背负着“犯罪”的名声,范某心里始终有疙瘩。这个疙瘩不解开,保不准他还会做出轻生之类的蠢事来。

报到的第二天,周礼军立即组织矫正,疏通了范某心理上的堵点,指明了人生今后可能出现的亮点,范某多了活下去的理由,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司法所接受矫正。

解冤有“法”

能调不判,这是法院的主张。而“调”,更多地落在基层司法工作者手里。调解,就这样筑起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墙。

作为羊场乡司法所所长、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周礼军也是一名社会稳定的筑墙人。

年12月,周礼军排查纠纷时遇到永合村70余岁的女老人聂某。老人说,她不想活了。周礼军猜想,这其中必有隐情。

原来,原配丈夫田某死后,聂某嫁到永和村罗家。罗家老伴死后,聂某搬到亲生子田某家居住。

嫁出去又返回来的折腾,让聂某与儿子田某发生了隔阂,母子经常吵闹。

聂某无法过下去,又想搬回罗家,而这时的罗家恰好又不同意。

两头靠不住,聂某打算服毒。

周礼军知道原委,立即召集村干李永、邻里刘国勇,共同到罗家,组织调解,说道德,讲法理,从上午九点弄到晚上九点,终于就居住权、土地、柴米油盐等达成协议。聂某最后很感激:“你们今天不来帮我调解,可能现在我都吃药死了。”

这种以“调”止“争”的事,周礼军能够说上一箩筐。

年5月2日,新丰村李某之妻杨某与鸠介村杨某某发生感情纠葛,杨某为此服毒身亡。在外打工的李某回家后,向鸠介村杨某某索赔20万元,扬言“不给钱就索命”。

李某不像是恐吓,有了具体行动。他纠集上百人,准备武力解决,群殴事件一触即发。

周礼军得知,两头劝,一一释法、说理,前后调解10多天,杨某某终于同意赔偿李某元钱,几乎点燃的火星子这才熄灭。

年10月22日晚,法窝村陈某开车路过金某家门口,车溅泥水,跳到金某身上。因两家存在夙怨,金某认为陈某是故意而为,当场吵闹,进而发展为两家之间的群殴,金家当场伤3人。

此冤不解,此结不消,会埋下定时炸弹。

周礼军历时3个月,调解数十次,终于让两家新仇旧恨一笔勾销。

近四年来,羊场乡发生民间纠纷起,周礼军组织调解起,调解成功起,引导起诉3件,引导仲裁1起,全乡没有引发刑事、自杀等升级事件,一个人民和谐、社会稳定的地域氛围正在形成。

这种社会稳定的地域氛围,就像摄影家和旅行者在雨后万峰林看到的那些雾岚一样,干净,纯洁,美好。

年10月29日,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的决定》,纳雍县司法局羊场司法所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