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个人学习葫芦丝的经验教训与几年的教学经历而言,学习吹奏一首新曲子时不要直接拿上乐谱就开吹,宜先做好以下方面功课:
一、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确定乐曲的风格类型每首乐曲或歌曲的创作都有一个主题,比如,词曲作者创作该曲是要表达什么,展现什么,歌颂什么,描写什么等等,什么情况或背景下创作了该曲,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当然,所有的问题不一定全部了解,至少我们要搞清楚乐曲的主题思想,只有明白了主题才有助于吹奏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技法技术手段。其次,还要了解清楚乐曲或歌曲的风格属性。关于乐曲或歌曲风格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标准,比如民族方面,地域方面,创作时代,情感乐思方面,作曲家个人风格等等,不同风格的乐曲在技法技巧的运用处理上会有些区别。比如葫芦丝起源地西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阿昌族族等风格的乐曲常用虚指颤音、波音、叠滑音等;蒙古族、藏族风格的乐曲波折音、插指颤音会用得较多(如《牧歌》和《春到草原》中的波折音,《蓝色的香巴拉》中的插指颤音);王厚臣老师创作和改编的很多葫芦丝曲,花舌技法则很常见(如《赛江南》、《茶歌》)。从乐曲情绪而言,悲伤的乐曲中一般不用虚指颤音,比如大家熟知的王厚臣老师作品《灞柳情》,全曲不用虚指颤音。如果不了解自己即将学习和吹奏的乐曲属于什么风格,在技法技巧运用上可能会随意使用,这样有些地方会显得比较违和,破坏乐曲本身要表达的乐思。二、看清乐曲的拍号、调性和速度首先,明白乐曲调性后有助于选择合适调性的葫芦丝进行吹奏,因为不同调性葫芦丝有不同的音色和音高表现,如果一首小d调乐曲我们用大F进行吹奏,好比一首欢快的儿歌换做六七十岁老年人演唱,表达出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明白乐曲的拍号后,吹奏过程中才会对气息强弱和吹奏力度进行合理适度的运用。一般而言,四二拍乐曲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四三拍规律是:强弱弱,强弱弱……吹奏时气息强弱的合理分配和不同力度的变化使用是乐曲情感变化和乐思起伏发展的主要体现,用好了锦上添花,能使听众或观众比较容易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变化,用错了则会影响大家对乐曲的理解。就像说话一样,一句“你吃饭了没”,把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另外,乐曲的速度也是表现和体现乐曲情感情绪很重要的方面。一般而言,欢快热烈的乐曲速度较快(如大家熟知的葫芦素独奏曲《快乐的小卓嘎》《赛马》《乘风》),抒情悠扬柔和的曲子、乐段偏中速或稍慢(如《竹林深处》《竹楼情歌》引子、慢板和结尾部分),激动、悲伤或激昂的乐曲速度通常较快或非常慢(如《灞柳情》引子速度不到40,而情绪激动的追赶部分速度则达每分钟拍)。春到草原G李春华03:53来自足天葫芦丝小舍三、先读谱识谱这个过程主要是了解乐曲吹奏的重点、难点,尤其是不常见的特殊节奏和比较复杂技法的综合运用,这些地方要经过几百上千甚至超万遍的反复练习实践才能正确流畅地吹奏。其次要看清楚每个乐句、乐节或乐汇中各种音乐符号的标记,比如力度的强弱变化、速度快慢的变化或是拍号的变化等等。看清楚这些符号标记才有助于吹奏过程中气舌指相关技法、技术的处理,以及合理调整吹奏的力度和速度,以比较正确表达出乐曲应该展现的韵味、情感或情境等。四、视听、唱谱和视唱学习一首歌曲或乐曲前,最好是先听听原唱或原奏,以便对乐曲或歌曲有个整体了解和感受,比如旋律走向、乐曲速度、原唱或原奏的情感展现(初步印象)。其次,吹奏曲子前尽量先唱谱和视唱,通过唱谱视唱将曲子的速度和节奏搞清楚正确,只有唱正确了吹奏才能正确,才不会根据个人理解和水平随意改变速度和节奏。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后,会达到事半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减少练习过程中不应出现的错误。以上分享只是个人学习和教学的简单小结,仅供参考,不妥之处以您的理解为准。当然,吹奏好一首乐曲,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继续探讨交流,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足天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