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镇平县老庄镇贫困户在家门口开心挣钱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2/9/17

1月16日上午,南阳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村民唐英勤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扶贫车间干活。在这里,唐英勤和他65岁的老伴每天搭档扎扫帚。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个产业扶贫车间里,最多的时候有50多位老人同时在这里干活,其中有35位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唐英勤说,自己和老伴来这里干活已经有3个多月了,这里是按把计费,每扎好一把扫帚就能挣2.5元。今年68岁的唐英勤干活麻利,借助工具的帮助,他把高粱秆扎成紧密的一捆,然后交给老伴,由老伴将多余的秆剪掉。短短几分钟时间,一把扫帚就做好了。

唐英勤说,他和老伴年纪大了,一天能扎30多把扫帚,一个月能挣元左右。对于这份工作,唐英勤十分满意,“我俩岁数大了,来这里干个力所能及的小活,还能挣个零花钱,也不会闲得发慌。”唐英勤说。

“旁边干活这对夫妻是村里的贫困户,在这儿已经干半年了,一天能扎50把扫帚,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钱呢。”唐英勤说。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因丈夫患病在身,无法外出打工,家里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自从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俩人就在这儿工作,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孩子。

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多义说,当初村里为了解决有病和年纪大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费尽了心机。“有劳动力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了,留下的老弱病残怎么办呢?我们最开始是想开一个制作葫芦丝的车间,后来发现葫芦丝制作难度大,对工艺要求高,并不适合。后来又多次考察,才选定了加工扫帚的车间。”

扶贫车间开工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里的贫困户聚集在这里,大家在这儿扎扫帚、聊天,收音机里还放着戏,车间里不时传来老人们的欢笑声,扶贫车间俨然变成了村里的“娱乐室”。

扶贫车间不仅解决了村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也让凉水泉村收获了“意外之喜”。王多义说,如今村里的扫帚产业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还有邻村的农民慕名前来这里打工。

“未来,我们要把凉水泉村打造成保洁基地,不仅生产扫帚,还要生产其他卫生工具,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王多义说。(杨益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