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中心小学山水田间育桃李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4/10/22
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中心小学始建于年,位于怀柔区北部深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校园”“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实施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所在位置为传统农业乡镇,境内有白河、天河等水系,是北京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工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耕为主。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较多,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习生活,周末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面对当前农村孩子不喜欢劳动、乡土情怀的种子难以播下、地方农业发展宝贵经验可能失传等问题,从年起,学校以“葫芦”为文化要素,打造课程文化,实施校本课程,并一直传承发展至今。校长任龙和学生在一起丰收节上,学生在刮葫芦丝学生在稻田体验收割整体谋划为劳动实践铺路架桥自年9月以来,学校开始实施“绿色成长”教育,追求让每一名学生自然、健康、可持续成长,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崇尚自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葫芦”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提升课程理念,延展文化外延,提出开展“绿色成长课程体系”建设,积淀绿色成长特色文化。同时,学校以“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和“打造盆景式寄宿制学校”为两大发展支撑点,分别从“伴随幼苗绿色成长”“在绿色环境中健康成长”两个角度,努力培育心系家乡发展,具有劳动本领,怀揣远大理想的新时代少年。开展团队谋划,共同寻找落实劳动教育的出路。年9月,学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了“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的STOW分析。对于相关难题,年3月,学校又组织了“智慧锦囊”问卷,起到了迅速找到短板、及时修炼软肋的作用。学校先后召开四次研讨会,针对劳动教育过程中“怎么办、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展、怎么品、怎么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逐步修改完善顶层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多方联动助力突围各种限制束缚。一是思想准备。学校的特色建设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从“营造环境氛围、推进课程建设、挖掘文化内涵”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突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赋予劳动以时代内涵。二是条件准备。学校紧紧抓住“农时——农事时间;农识——农事知识;农实——农事实践”三条主线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依托山区独有的地域优势,建设了校外约平方米的“知行园”,和校内约平方米的“知遇园”,形成不同功能园区,立体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第三是行动准备。根据学生实践需求,学校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五大节气,设定为“校园劳动节日”,强调在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出出汗,而且要让大脑出出汗。学校的每项准备工作都组织学生参与,每项成果都饱含孩子们的智慧。活学活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学校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山的味道、水的气息,使在校时段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时光,不断向“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目标迈进。围绕“农时、农识、农实”三条主线,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年级实践活动方向:一年级以“我们的知遇园”为主线,开展以室外考察、观察、体验、参与、访谈等为主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二年级以“我们的知行园”为主线,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室外考察、参观体验、实验等为主的劳动实践活动;三年级以“我们的植物园”为主线,开展以考察探究、动手操作、创意设计、公益活动等为主的劳动实践活动;四年级以“我们的实验田”为主线,开展以传统农耕和手工艺、实验、考察探究、社会调查等为主的劳动实践活动;五年级以“我们的农业节”为主线,开展以考察探究、艺术展现、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为主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六年级以“我们的新规划”为主线,结合知行园发展,开展设计规划、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献礼母校等为主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有效落实了10%学科实践活动要求。老师们深入挖掘各个学科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年级主题或者相关主题,把课本中所学知识技能,用到园中实践;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回到课堂中学习或在自主学习中寻求答案。在学校老师和校外有经验老农的共同指导下,孩子们把田间地头农作物作为活教材,亲手劳作、做记录、搞研究、跨学科学习,围绕着“绿色生态、尝试创新、寻求高产”等内容,努力用聪明的头脑进行农事劳动,逐步提升敢于创新的自信和勇气。形式多样让劳动在节日喜庆中生动发生学校的劳动节日分别为春耕节——春分日,播种节——谷雨日,夏管节——夏至日,丰收节——秋分日,冬藏节——霜降日。结合五大节日的节气特点、传统习俗、农事要素等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五育”在实践中的着力点,采取“学习课程﹢实践体验﹢成果呈现﹢艺术升华”的形式,举办实践和展示活动,使学生在走进田间地头的劳动实践中,深切感受劳动之美。春分时节,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按下启动键,开始了“知行园”“知遇园”的春耕。在园中搭棚支架、开沟翻土,培埂分畦,呈现出锄头飞舞、铁锹翻飞,一派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学生们在播种节上了解了谷雨节气的相关农事知识,亲自走进田间播下种子,之后还分享参加农事劳动的经历和感受,并且通过诗歌诵读的形式,赞赏谷雨风光,赞美播种时节。夏至来临,农作物管理需要耐心和细致,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劳动中,把劳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加以解决。例如没有农家肥料,学生就问计于家长,最后想出办法,通过挖掘水渠中养分丰富的淤泥解决问题,既疏通水道,又保证了绿色种植。植物出现病虫害,用手去捉是笨办法,学生们就利用当地的“小白河种植基地”资源,学习使用酵素驱虫。劳动实践中没有适合自己的工具,学生们就把劳动教室变为制作劳动工具的工坊,边研发、边应用等。9月23日秋分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学校的丰收节。年的第二届丰收节以“喜迎二十大情系丰收节”为主题,学校结合“绿色成长教育”办学理念和“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设计了“采集-配送-制作-推卖”的活动流程,分为“劳作感丰收”“巧手鉴丰收”“开心品丰收”三个篇章进行。在“劳作感丰收”篇章中,各年级按照劳动安排走进学校的“知行园”“知遇园”,开启丰收采摘之旅。学生们拿起铲子、小桶,整装出发,有的刨花生、有的摘辣椒、有的刨红薯、有的剥玉米、有的割韭菜……基地内呈现出一派劳动繁忙的景象,在出力流汗中收获快乐。在“巧手鉴丰收”篇章中,采摘食材统一运送到“丰收驿站”,由驿站职业服务员配送到相应的制作坊。碎菜坊、韭花坊、葫芦条坊、什锦坊、五香豆坊、玉米花坊、杂粮坊、手工创意坊各个登台亮相,每个制作坊都有一名民间艺人,展示制作手艺,志愿服务学生。葫芦产业是学校“攀登文化”的根与魂。葫芦节庆祝活动内容全部由学生自主导演、设计编排,通过“采葫芦”“赞葫芦”“展葫芦”系列过程,深入了解为什么把葫芦节定在霜降节气,了解到霜降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握着手中大小不同的葫芦,在相机前留下各自最美的姿态,劳动幸福洋溢在笑脸间。展望未来在实践中且行且思回顾学校的课程建设历程,自年9月开始,学校致力于以“劳动教育”为发展内涵的特色建设,由“葫芦文化挖掘”到提出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思路逐渐清晰,有序推进落实,在实践中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学校经历了“思考-研究-实践-调整-再思考-再研究-再实践-再调整”,共计五个轮次。年开学以来,学校召开了3次实践落实研讨会,不断研判学校促进发展的新动能。干部教师团队共同查找、深入推进课程建设的整体问题,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落实“双减”的背景下,学校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课程建设如何基于生活,又突出教育功能;二是课程建设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三是课程建设如何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四是课程建设如何兼顾高效性和愉悦性。经过研讨,学校提出了未来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思路。一是用好两块实践基地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在单元备课中寻找结合点,课时备课中体现具体内容,课堂实践中有计划走进园区。二是探索深入落实纵向课程。各年级可以使用学校已经确定好的主题,也可以自行确定主题,学期中要围绕年级主题开展至少两次劳动教育,注意强化体力劳动实践之前、之中、之后的脑力劳动。做大做强横向课程。学校层面要一体化设计五大节日,突出到两块劳动基地的实践劳动。各劳动节日之间的安排力求前有谋划,后有突破,力求体验种植全过程,构建一条成长链。班级层面要发挥梦想种子的作用,用好班级自留地。从班内栽培到自留地栽种,突出学生的参与实践。各班还可以探索选择自己班的班花、班草,进行栽培。三是探索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表现纳入绿色成长积分制,探索评价过程、反馈形式和结果运用,特别是要研究办好绿色超市,形成具有正向引导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山的味道、水的气息,使在校时段成为孩子向往的时光。历经春耕、播种、夏管、秋收的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在学生们的心中播撒了热爱劳动的种子。孩子们在亲手劳作中和小苗一起成长,农事劳作全过程体验让每个人的眼里、手中、心上都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和期许,这也正是宝山小学在山水田间开展“绿色成长”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文/任龙(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