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只身一人离家寻梦,他用热爱谱写音乐人生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2/9/26

五线谱上,七个音符随机组合,为音阶变化带来无限可能。

五线谱外,人的一生际遇万千,为艺术创作带来无尽遐想。

39岁的曾春水不是没有想过,如果22岁的他没有选择来到离家公里开外的三水,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会遇到同样热爱音乐的爱人吗?会结识那么多可爱的学生吗?会在一座城市里留下不同的履痕吗?会因为一首原创歌曲,而与一座城市结下深深的缘分吗?

一切都不得而知,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年夏天,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曾春水,将千里之外的江畔水乡——三水视为人生的第二故乡。15年后,他从执教鞭多年的三水中学调入三水区文化馆,从教书育人的“教书匠”转为一名为群众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勤务兵”,而没有转变的是那少年时代跳动的音符,至今仍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交织碰撞,久久回响。

在民乐熏陶下成长

23载从艺生涯,曾春水的名字已经和音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回忆过往,曾春水说他与音乐的缘分是天注定的——在江西会昌县一个偏远农村,曾春水的爷爷是村里一名民间艺术家,吹拉弹唱不在话下,赣南采茶戏更是信手拈来。葫芦丝、竹笛、口琴这类民间乐器所传出的悠扬乐章,回荡着曾春水童年的所有快乐回忆。

就这样,音乐浸润着曾春水的童蒙岁月,更牵引着他走上音乐之路。在那个没多少娱乐活动的年代,县里有专门的采茶戏团,偶尔将采茶戏送到村里演出,曾春水就会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听采茶戏。

“正月新年刚刚过,新的一年才开头,老娘喊我上广东,银子花边要九个,零星铜钱要几吊……”这是赣南采茶戏中一出经典剧目《上广东》。唱者无心听者有意,戏中所唱,为曾春水多年后的“上广东”埋下了伏笔。

从小,只要听到的旋律、会唱的歌曲,曾春水就能用乐器吹奏出来,可那时的他完全不懂音乐知识。他略为得意地说,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音乐天赋。

歌唱中的曾春水。/受访者供图

天赋加上热爱,曾春水在高二那年开始系统学习声乐。由于从小接触的是民族音乐,他最擅长的也是民族唱法。

学生时代的曾春水,对歌唱家阎维文几近痴迷。

不仅喜欢阎维文,他还研究阎维文、模仿阎维文。曾春水认为,阎维文的唱腔结合了民族和美声,将中西唱法完美结合在一起,细腻且浑厚,他喜欢这种感觉。

在校园里无拘无束放声歌唱的日子总会结束。很快,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曾春水就面临三个选择,地方国税局、江西武警总队文工团和三水中学附属初中音乐教师。这是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他毅然选择了最后一条。

理由很简单,职业稳定、收入可观、地处广东。

学音乐花费不菲,这让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背负了4万元的外债。带着“还债”的压力,带上父母给的元路费,曾春水只身一人来到了公里开外的陌生城市——三水。

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相信,音乐是最重要的事。但生活的历练,到底会带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和解。多年后,他做过假设:如果当初选择了文工团,或许会成为一名歌唱家,这可是一条纯粹的艺术之路啊。

“可是,如果这回事,谁又能说得准呢。”曾春水说。

在三尺讲台上成熟

执掌教鞭的15年,带走了曾经的年少轻狂,诠释了努力的定义。

回到年的夏天,22岁的曾春水“上广东”,来到三水,怀揣着热血与激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所学校、这个城市做些什么。

但一切并没有如他想象中那么顺利。初为人师,他就和一名学生干了一架。

当调皮不听话的学生遇上初来乍到年轻气盛的老师,由于沟通不畅,他们互相伸了拳头。也正是这个经历,让他深刻反省并认识到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让他深入思考该如何与学生沟通,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以至于后来,他的学生每每见到他,都会冲上去给他一个拥抱。

音乐里的曾春水是严肃的,也是赤诚的。他从不挑选学生,不看天赋,只看是否喜欢、能否努力。

曾春水说,平日里,同学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下午五时放学后开始训练,有的六七时就下课,有的晚上还在练。凡他所带的毕业班中,高考艺考前三名、中考前十名中,肯定有他的学生。

“能多带出一个优秀的艺术人才,就不枉我这份职业。”任教15年,曾春水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知识,还利用一切机会带孩子们参加各类比赛。“孩子们其实很优秀,需要各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曾春水说。

每一次比赛,他和学生总能捧回大大小小的奖杯。这些经历,也为曾春水带来了三水区学科带头人、佛山市首届高中音乐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指挥、优秀辅导员等一系列荣誉。

对于这些成就,曾春水不断强调是三水中学给他的,是三水教育给他的。“做事要尽全力,力争做到最好,这是在三水中学耳濡目染的教育精神。我是这样做的,也教我的学生这样做。”

年,三水中学迎来建校百年华诞,在学校庆典上,曾春水唱响了《三水中学校歌》,冥冥之中,似乎也在为他的任教生涯画上圆满句号。2年后,他放下教鞭,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在三江汇流处筑梦

年,离开讲坛的曾春水,成为三水区文化馆副馆长,但他心中的“教鞭”,始终没有放下。“我喜欢做教育,教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懂音乐,懂艺术美,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他将那“满是快乐自由的日子”的回忆带进了这趟全新的旅途:新的平台、新的挑战,为三水提供优质的群众公共文化服务。

尝试创作,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年春节,正在和家人吃团圆饭的曾春水接到返岗通知,从老家赶回三水工作,越往广东发现返粤的车辆越多。“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大家却离开家乡,离开家人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当时的场景令曾春水感慨万分。

几天后,曾春水无意中看到朋友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