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葫芦丝 >> 葫芦丝发展 >> 正文 >> 正文

何谓江湖,唯有李安,详解卧虎藏龙为何

来源:葫芦丝 时间:2023/3/9

青山巍峨、白云似水,随着玉娇龙的纵身一跃,银幕转黑、音乐响起,影片结束。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那些没来得及拭去的泪水已经涩涩。多年后重看李安的《卧虎藏龙》,依旧是泪水满襟。

《卧虎藏龙》一直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我曾反复认真看过五遍,一直想为它写点什么。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一再地感动我?

李安的武侠世界

有一天在电视上重看了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或许有一些名字都已经渐渐地陌生了起来,例如上官灵凤、石隽、白鹰、徐枫...那时的侠客形象,发系白缎,一身素色穿着,浓眉大眼并讲究一脸浩然正气。

或许从早年的侠义传奇开始,人们就已沉迷在侠客英雄的万里豪情之中了。那一份间杂了想像和憧憬的记忆,随着时代的改变竟然依旧保存了下来。

除了借以文字的雕琢和渲染,更化为了屏幕光影的迷炫。60年代末的年轻人都是捧着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和追看着张彻胡金铨的武侠片长大的。他们义无反顾地沉醉在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起伏情节里。在这群人里头,也包括了少年李安。

作为华语电影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落在武侠类型片的头上实在是再适合不过。

《卧虎藏龙》或许可以算是华语影坛最顶尖的一群高手,联袂奉献的武侠巅峰之作。

李安导演,鲍德熹摄影,袁和平武指,叶锦添服设,谭盾配乐,加上马友友的演奏和一众演员的出色发挥,将儒家的淡雅冲和与道家的抱元守一在如诗般的画面中淋漓展示。

或许正如李安所说的,《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是一份执迷于回忆和梦想的重新着墨。

我想这一份记忆何尝不是大部分观众所共同拥有的呢?

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卧虎藏龙》之中的武侠电影语言比起李小龙的系列电影相信还要复杂许多。或许仍然可以让他们觉得有趣的是新奇的技击招式和缠绵的东方情谊。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从不需要翻阅任何学术资料就能了解所谓的「武侠」是怎么一回事了。

武侠本来就是华人世界里一个约定俗成并且独特而共有的语言,就是金庸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使那心中的形象人人各自描述,然而谁又不曾在儿时手握木剑扮起了大侠?

相比较徐克的武侠世界,讲的是“情义”。那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杀心无端起,快意解恩仇。”的江湖。

李安的武侠世界,讲的是“情欲”。是那种“人生在世,乐日无多。我心自忧愁,爱恨难割舍。”的江湖儿女。

我认为,李安《卧虎藏龙》的最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浓郁东方色彩的写意饮马江湖,还在于作品中那些人物角色的细节刻画。

《卧虎藏龙》讲的是一个武艺绝顶的千金小姐玉娇龙闯荡江湖的故事。

聪明加上绝顶的武艺令她几乎战无不胜,但是对江湖规矩的缺乏认识却令她寸步难行。玉娇龙的悲剧,是她的武艺成了她的咒诅。她就像吃了禁果的夏娃,武艺令她得到力量,但是身为千金小姐,九门提督的女儿,她没有渠道发泄自己的力量。

无论追山贼还是偷剑也是这种精力的发泄,但是她越要证明自己的力量,便越有失身份,陷自己及家庭于不义。

她几乎是个旧社会有才能女子的悲剧,因为她的才能超过社会所需所容许,结果招来惨痛的磨练。玉娇龙可说是武侠小说中出现过性格最突出而复杂的主角。《卧虎藏龙》固然富有浪漫色彩的想像成份,但当中走江湖的各种复杂人情世故描写,却是深植于中国社会的。

要从原著说起

《卧虎藏龙》在世界上为华语武侠片赚尽声誉,从它所取得的荣誉就能够看出来,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虽然说奖项并不是衡量电影艺术水准高低的合理标尺,但是此片却足以成为武侠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

而它所拥有的让东西方均能感受到的美和气韵确实其他任何一部武侠片所不能够达到的。

所以要谈电影《卧虎藏龙》,不妨先由埋藏多年的武侠小说佳作《卧虎藏龙》谈起。

王度庐是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家。成名于抗战时,稍迟于还珠楼主(李红),与白羽及郑证因同期。他在当时是挺有名的,但是在年后,已声名沉寂。叶洪生在八十年代编《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大系》,他的作品出土有很大贡献,但并未令他重新受到注意。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武侠小说解禁,先有作家把《卧》书重写《玉娇龙》,后亦有一两位王度庐的研究者,但始终反响不大。

李安能把这部埋藏已久的武侠小说发掘出来改编,本身就是一件很有眼光的事。

《卧虎藏龙》改编自民国时期作品,制作幕后人却集合了中港台及海外华人。正好像把三清归回一气。影片也是以全球华人电影精英制作出的高水准商业片。在美国获得高票房后又在奥斯卡获最佳外语片,更是一次华人商业电影成功的标志,对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显示作用是很巨大的。

李安就是擅长拍这种东西,表面上是一个故事,里子里又是一个故事,由精采的故事包住内涵的故事,而角色在画面中表现的,往往内心又包含了另一层,这种由里到外绵密的结构,正是李安雄厚的导演功力。

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是新派武侠小说出现之前的作品,没有一个不受现实社会束缚的武林。他笔下的江湖侠客虽然也以武力私斗解决纷争,但他们多只是以武谋生的人,受着皇法的统治,并不轻易杀人。武功描写方面,亦只稍稍超于人类体能,接近传统的侠义公案小说的水平,没有很多新派武侠式的劈空掌和登萍渡水那种神化的武功。

在一个行船跑马三分险的年代,主角们行走在人心险恶的江湖中,靠的是武艺和历练。

王度庐受过西方文学影响,爱看莎剧也识得佛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小说中玉娇龙的叛逆与及对整套行为规范的冲击,也只有受过近代观念和文学影响的人才能写得出。王度庐差可比拟为武侠小说中的楚留香。他把本来带有逃避主义的类型,放回现实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并且写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主角如何坚守自己的立场。

李安对《卧虎藏龙》原著的改编,首先的难题在篇幅方面。

影片篇幅比小说少,先要删削不少情节和人物,像原著写得异常生动,充满市井智慧的一朵莲花刘泰保,便简化为一个浑浑噩噩的小角色。更重要的是,它没有篇幅像小说那样经营人物那一顾三盼的反覆心情。

于是它抓紧玉娇龙敢爱敢恨到偏执的情格来发挥。在呈现玉偏执一面的性格方面,有些设计比原著来得更鲜明强烈,好像玉娇龙追罗小虎至昏迷反被他所救,但玉一清醒打倒罗小虎便跑出去,望着茫茫大漠仍继续前行,那种不顾一切拼出去的性格便异常突出。

而一个大漠的主观镜头,更是后来玉娇龙离家出走时往江湖硬闯的一层暗喻。

李安的武侠世界

章子怡精彩而有性格的演出令角色有极大的说服力。

玉娇龙那种豁出一切的执着更惹人动容。但影片虽能呈现玉娇龙的偏执,却没有原著中玉娇龙那种既勇悍又柔弱,既娇纵又温柔,她既狡猾却天真,既辣手又心软的立体。

小说中玉娇龙与罗小虎最大的爱情矛盾,其实来自她坚持只有罗小虎做官才能娶她,因为她的身份只容许她嫁给一个为官的人。无论她武功怎样高,她对世界的认识仍然是个千金小姐,这才做成她的悲剧。

原著中玉娇龙出走还带着一个侍婢和一只叫「雪虎」的小猫。她会挥剑与地方土豪大战而不惧,却会为一只小猫走失而大哭。她能聪明到识破一些江湖人的谎言,但不智到吓走她需要的车夫。

电影《卧虎藏龙》的重心,由她与罗小虎的爱情矛盾,转到玉娇龙与李慕白、俞秀莲的三角关系上。这个转移令到李、俞在爱的多方顾虑与玉的敢爱敢恨成了强烈对比。

而李慕白压抑对俞秀莲的情欲却又强要做玉娇龙师父,则更令李慕白与玉娇龙的关系更添一股潜藏着的欲望。这段剧情处理的非常好。

李安在这里可说成功的偷梁换柱,轻轻地渗进他一贯优于表现的抑压感情如何表现的旨趣。

另一方面,李安无疑是一个较富文人气的导演。

小说中的中国味道,主要来自那个时代和社会的人情描写。李安却通过把武功加以中国哲学味来产生一种中国味道。李慕白那种飘然出世的侠客形象已非原书中那个不得志书生的李慕白。李慕白通过富哲理的武功不断点化玉娇龙,这种把武功哲理化更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事。

李安这样处理反而可以说是承继自胡金铨以来武侠电影的传统。

李安自己亦擅于把一些中国事物从哲理层面方面加以发挥,像《推手》中的太极拳和《饮食男女》中的中国厨艺。

在竹林之战的那一幕中,李安处理得非常细节。不过影片后段以李慕白的死来点化玉娇龙,就远比原著小说失色。原著中,玉娇龙与李俞大战后回,竟然被宵小所乘,捉了嫁给鲁侍郎。而由于鲁侍郎抓到她偷东西的证据,以她父亲和兄长的前途要胁她,令她顺从地嫁他。

这才是玉娇龙个人的真正最后考验,她空有一身好武艺,但是她富家小姐的身份束缚着她,令她无法像自己希望那样自由。

这是一个能力超越自己社会身份的人的悲哀,而她不时流于暴烈的偏执,却正是源于对这种困境的愤怒。如今那看似潇洒的结局反而轻了。未能把她的悲剧发展到最后一层。

甚至可以说,竹林一战之后影片的气氛已有点散涣了。

不过《卧虎藏龙》作为一部合格的武侠片仍然是有很强的优点的。

它重新显出武侠片的文士气。鲍德熙的摄影拍出中国山水画的味道外,袁和平的动作设计尤其叫人击节赞赏。他能依着各人性格身份设计动作,好像李慕白这样的绝世高手招式反而最简单。

千面狐狸是大盗所以最多阴毒和出奇难测的招数;玉娇龙性格活跃招式也较灵巧;俞秀莲沉稳老练武功也更沉实。谭盾在俞、玉两次大战的敲击配乐更令本已令人目不暇给的动作带来扣人心弦的力量。

片中配乐也是一绝。

开头的一段配乐:

大提琴显示奏出一段旋律后,随后是葫芦丝和打击乐的简单衬托,随后又是大提琴反复演绎一段哀婉深沉的旋律,百转千回,很是抒情...

但最后一段的情绪和音量突然加强,叙事意味增加,这是弦乐队和琵琶合奏,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沟壑,意气难平,但最终都归于平静,落幕。

我们脑海中就展现了一幅江南徽州的美如画卷的宁静山水。

不乏经典的武打场面

《卧虎藏龙》好不好看?我想答案是一半一半。但李安的野心和特点却是毋庸置疑,《卧虎藏龙》在武侠片史上肯定占一席重要的位置。

单以制作成本而言,它应该是至今为止投资最巨的一部武侠片。

外景从西藏高原到戈壁沙漠,并遍及黄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美得慑人的景点。

武术动作方面,由袁和平和他的班底负贵,吊威也飞檐走壁、登萍渡水、竹林比试等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也肯定破了纪录(尤以首场杨紫琼追打盗剑蒙面客为甚,两人跑、跳、飞一气呵成拍得奇美,配合谭盾简洁有力的敲轚配乐,应是武侠片一个经典场面)。

这还不止,在模型拍摄及画面合成等各方面,更用上大量尖端的电脑特技效果。可以说,在视觉上具体呈现中国传统武侠世界的奇幻想像,《卧虎藏龙》具备了太多前人所无的优厚条件。

这当然也是李安追求的一个目标,他自承武侠是他自小就爱看的一个类型,成名后有条件在这方面一显身手,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但是李安至此也摆脱不了一般人轻视这类型的成见,觉得他作品中需要加强女性角色和人物感情的描写,他更以哲学境界的追求,来提升影片至一部真正的李安作品。

但话得说回来,李安此作野心勃勃,制作又一丝不苟,在很多方面都替武侠片带来了突破,可说是瑕不掩瑜。

作为影片重心的章子怡亦光芒四射,她与张震的一段年轻奔放的异族恋情,正是典型武侠世界的浪漫故亊。若说香港的武侠片大多浪漫奔放有余而古典味道和实感不足,《卧虎藏龙》却可能有点矫枉过正了。

李安在访问中说起过《卧虎藏龙》里的中国是一个梦的国度,希望借这个充满儿时幻想的领域发掘中国文化的传统。

电影的确成功地捕捉了旧式武侠小说的精神,没有张彻式的血腥厮杀或古龙式的离奇诡异,却充满了典雅的名士风范。李安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儒家的复礼精神,他的武侠世界是一个“前金庸”的世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来自三山五岳的人物,交谈时怎能言语无碍?《卧虎藏龙》的周润发和杨紫琼倒解答了我的问题。

广东人操京片子,听来很不顺耳,却有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感觉。可惜两人国语演戏都过份自觉,感情交不出来。这也难怪,演员没有机会受严格的语言训练,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不去计较许多了。

不过,当演员退去文人风范,动手不动口时,电影的神采便出来了。

袁和平的武术设计,既有硬桥硬马的交手,也有气势磅礡的剑斗,更有飞来飞去的追逐。最精采的是让演员以动作演绎角色,章子怡的贵女飘飘若仙;杨紫琼的平民女子飞檐走壁,借力飞腾;周润发的侠士则沉稳凝重。既能天马行空,亦能脚踏实地。

李安的侠客行,精神上古典复礼,风格上超越前人。结果就是《卧虎藏龙》的动作场面动人心魄,让观众印象颇深。

李慕白和玉娇龙

故事的主轴都围绕在青冥剑,这把剑像是象征的力量,拥有它就可以不顾亲情伦理斩断一切,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偷把这剑的玉娇龙。

李慕白想把剑舍弃掉,他已经站在江湖的顶端了,对这力量已经不再奢求,但他内心对于师傅的仇却忘不了,所以即使他要把剑送人,但这把剑却又引起纷争,牵引了仇人碧眼狐狸。

玉娇龙是一位待嫁千金,因为长期被保护,想跟江湖人士一样到处闯荡,他与罗小虎有不可切断的感情,但还是听了家中安排,嫁给达官贵人,结果还是自己逃了出来,这是一种内心的纠结,也是她脆弱的一面。

因她没有勇气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所以她一开始偷了青冥剑是想得到自由,第二次是想得到勇气,有了之前的经验后,她深深握紧了这个勇气。而李慕白却教她“握紧手,一切都没有,松开手,拥有一切”。

碧眼狐狸,就是握紧了玉娇龙,认为她才是她唯一的亲人,既然是唯一的亲人,就必须同进退,而玉娇龙偷藏了武功心决,让碧眼狐狸想杀了她。

俞秀莲,对于一开始的护送剑到抢回剑,我想都是对于对李慕白的爱,不多加思索会认为她是出自正义感,但实质上是儿女私心更为重。

章子怡在这出戏里的演出非常的发光发热,作为一个新演员,李安总是有能力把演员导向这个方向,就像“安女郎”汤唯也是,你可以看到演员用尽一切的力量把自己陷到角色里,经验老道的演员像是梁朝伟、张曼玉是用一种正面一击的方式来展现力量,而且打完后还是余气犹存。新演员则是有多少招式便用尽一切力量来展现,一出电影中如果有老演员的稳和新演员的热,那这出电影可以说是十分精彩。

片中对于场景和当时背景人物的刻划有种写实感觉,不同于以往的香港武侠片,他的写实感应该是对胡金铨的致敬吧,但也是这种感觉,对外国人来说也是种致命的吸引力。

文武结合的改良之作

《卧虎藏龙》是真正写人的电影,而二流武侠片大都在写“武”。

“武”满足的是最大众的趣味——对奇观的迷恋。而稍微让人能有些思考的还是那些对人有着深刻描述的电影。《卧虎藏龙》不仅有大量精彩的武戏,它的文戏也是杰出的。

可以这样说,“文”确立品质,“文”锦上添花。

俞秀莲与玉矫龙的城楼追逐,轻灵神秘,宛如梦境,一如李安所说的“童年梦想”。

玉矫龙与罗小虎在马上的大漠追斗,犹如旧小说中的意味,再现于银幕。俞秀莲与玉矫龙庭院中的较量,各种兵器轮番上阵,每件兵器都拍出了自己的灵魂气质所在,同时,又是将胡金铨式的京剧意味与优雅的国术味道相结合。

竹林斗剑一场,如玉蝴蝶飞越碧海,仿佛世外仙境,真有不在人间之感。

电影里有五个主要人物: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罗小虎以及碧眼狐狸。每一个人物都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他们不再是脸谱式的人物,而是个性分明,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欲望并且能为他们的欲望而行动的人物。

李慕白和俞秀莲是儒文化的代表,他们温文尔雅,隐忍压抑,内心却有着难以掩饰的欲望;

玉娇龙和罗小虎是现代的人物,他们自由奔放,敢爱敢恨。

碧眼狐狸是唯一的反派,但却也令人同情,因她有着自己难以遗忘的过去,她难道不也是生活的牺牲品吗?

影片中,李慕白的一句台词点名了主旨,“江湖中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所以李安一开始就让李慕白交出青冥剑,欲隐退出江湖。

就是这把青冥剑,在影片一开始李慕白就曾经试图放下过。无奈青冥宝剑一出,江湖上再掀血雨腥风。李慕白夺回宝剑之后也不能释怀地说道,“看来这把宝剑我还得再借上一借”。他要用这把剑手刃毒害师傅的仇人碧眼狐狸。没想到的是,再次仗剑而出的代价却是自己的性命,和心爱的女人从此生死两茫茫。

如果当初弃剑而去,从此不理江湖上的恩恩怨怨,李慕白和俞秀莲就真的能幸福地白头偕老吗?可惜没有如果。

其实这些话题,放到年青的李安身上,或许他也很迷茫。

所以,李慕白站在悬崖之上,灵魂忍不住腾空而起无限下落:“如归去,不如归去!去到哪里?欲看青杏落晓露,云深衣湿不知处!”

江湖本不潇洒,行者各自珍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