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安徽多地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三点半”,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江淮大地上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减少了……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着。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安徽各地各校
探寻“双减”一年来的变与不变
倾听和感悟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声音
↓↓↓
蚌埠篇
蚌埠:“双减”之花结出育人硕果
自“双减”工作推进以来,蚌埠市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坚持五育并举,依托多元化育人途径,深入挖掘校内资源,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创新艺体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智慧教育助推“双减”精准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课后服务
在“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在把好“顶层设计”关方面,蚌埠市创新特色为课后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先后印发了《蚌埠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蚌埠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等,对课后服务原则、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方式与内容、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要求。
顶层设计下,各区各校戮力前行。年,蚌埠市创建了九所“蚌埠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示范校”和27所“蚌埠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特色校”,其中蚌山区创新实施的“三段式”课后服务让不少家长和学生拍手称好。
“三段式”课后服务即在第一个层次完成作业辅导与答疑、主题阅读等,学科教师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第二个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类、艺体类、益智类为主的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第三个层次对有需求的学生实行延时托管服务。
除此之外,蚌山区财政还建立了中小学课后服务专门账户,出台了课后服务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课后服务收取标准。指导学校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支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申请选择调休,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截至目前,全区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8.33%;在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师参与率达到92.6%,另有蚌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他遴选的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参与其中,校外教师参与率达到3.2%。
蚌埠市各学校特色创新做法也亮点频出。如龙子湖实验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葫芦丝已经吹得有模有样;蚌山小学教育集团南山郦都校区,各年级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花样跳绳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国画练习;凤阳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龙子湖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带来“戏曲进校园”文艺表演。在解决问题、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蚌埠市逐渐形成了“一校一方案”的特色文化。
截至目前,蚌埠市所中小学已%按要求规范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全程参加“5+2”课后服务的中小学生有名,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6.15%;加上参加其他类型课后服务的学生数,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已达名,占中小学生总数的98.85%;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92.79%的教师投入到课后服务中,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担当和作为。“一县(区)一策、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工作呈现县区全覆盖、城乡同步开展、普惠性托管及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等特点。
校内提质
艺体课程率先出道
如今,在蚌埠市不少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音体美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中层;班主任参与音体美教师的教研计划,督促学生完成音体美课后作业;校长定期参加音体美课程教研会议,针对困难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崭露头角的音体美教师身后,是近年来蚌埠市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攻坚之战,是一条条接地气又有的放矢的综合学科赋能举措。
“双减”之下,校内课堂如何提质增效?学校如何正确向家长和社会传送从“得高分”到“育新人”的观念转变?蚌埠市率先从艺体课程的评价改革创新出发,走出了一条艺体课程改革之路。
早在年初,蚌埠市便开始谋划制定系列文件,其中明确规定,今后每周周中将抽调体育、艺术教师组成专家组,到每个县区随机抽取学校,查看当天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及活动开展情况,并根据授课内容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测试课程内容掌握情况,作出评分。周三、周四,以音乐听辨、演唱、命题绘画、软笔临帖、硬笔书写、俯卧撑、跳绳等形式,对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课程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科能力素养进行监测。周末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能力进行监测。每月通报监测结果,并对排名末位学校的校长直接问责,对县区局长进行约谈。
“没有人再来挤占我的课程,这是学校的制度规定,也是校长再三强调的基本规则。”蚌埠实验中学美术教师程航发现,以往他的课程是语数外教师时常来争夺的对象,“现在不一样了,美术也是考试科目,结果还会直接和校长、局长的评价挂钩,底气更足了。”
不少音体美教师表示,教学监测的重要功能还体现在过程性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上。
龙子湖区音乐教研员顾艳莉对测评方案的最大评价就是“细致”——“目的在于覆盖到课堂教学的细节盲区”。
“比如,在音乐教育教学监测中,测评组会向随机抽取的学生播放一首书本内的歌曲,要求学生作答演奏乐器和节拍数。题目不超纲,但是问题导向却很明确,这就是过程性评价所发挥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是为了考倒谁,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发展。”顾艳莉说。
综合学科的评课标准更加规范,教师也能精准地把控自身专业发展的短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带来的益处则更为长远。
“没有艺体教育的童年是有缺憾的。”蚌埠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李克勤回忆,他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条件不允许,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艺体教育,现在教育环境大为改善,能为孩子创设更多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智慧教育
助推“双减”精准落地
目前蚌埠全市中小学智慧课堂已实现全覆盖,年7月8日至10日,蚌埠市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方案入选“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智慧教育水平的提升让“双减”落地有了更为“精准”的路径。
今年暑期,蚌埠新城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最美错题本大赛”,最终从全校学生报名的本数学错题本中精选出70本优秀错题本。
“错题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宝贵的财富,培养学生养成错题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就等于抓住了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果的牛鼻子。”本次评审主任、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数学学科组长李颂老师说。
据悉,在市级统筹下,学校通过智学网“周周清”分层作业系统实现了选题智能分层作业。学校把为每位同学量身定制的作业下载打印后,发给学生,学生纸笔作答,教师纸笔批改,之后再扫描到系统,系统就能自动分析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生成学情报告,自动汇总每个学生的错题,进而生成每个学生的学情知识图谱。
每逢周末,学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错题再练。系统自动推送与错题匹配的知识点学习视频和举一反三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掌握“周周清”。同时学生需要将顽固错题整理到自己的纸质错题本上,学校老师会进行针对性答疑辅导。
“学校采取了‘周周清’分层作业的形式,让我们适应了不同难度水平的题目,减轻了作业负担。周末在家做错的题,系统会自动推送与错题相关的知识点讲解视频,我很容易就能弄懂。通过这个作业系统我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击破了学习上的重难点。”获得这次错题大赛特等奖的王张乐彦同学说。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革命’的主要难题是如何让作业减量不减质、减量还提质。以错题为支点撬动作业改革,是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直接、有效的方法。”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校长贡涛说。
无独有偶,蚌埠市第一期“智慧达人”——蚌埠五中教师董琛、叶琦也一再肯定智慧课堂为“双减”的助力加分:“随着智慧课堂的融入,教学变得清晰生动,形象有趣。同时,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创新教学,探索出智慧课堂下的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三种新模式。”
说到智慧课堂,教师李艳君略显激动:“感谢智慧教育的赋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轻松,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五中教师致力于借助“智慧教育”,提高校内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从多个途径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近年来,蚌埠还充分利用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契机,建立了集合智能体测、近视智能防控管理、智慧体检三大模块的中小学健康智慧管理平台,形成从教育管理、测试、互动到服务统一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如智能体测模块就具有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系统上报标准互通功能,可通过一键式导出形成数据共享,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实时校验。
据介绍,针对青少年近视方面的近视智能防控管理模块,还可以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和学生健康体检系统中近视防控相关项目测试工作进行合并,测试结果数据互通,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基本信息数据互通,方便主管部门和学校随时调取和配置数据,并适时向家长进行反馈,实现了全市中小学近视防控工作可防、可管、可控的智能化管理。在智慧体检模块,建立学生健康体检远程实时监管体系,利用智能化测试手段,解决了常规体检工作中学生基础信息精确度低、部分检查项目使用设备精度不高、数据分析汇总困难、体检结果反馈学生(家长)周期长等系列问题,实现了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梦宇)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教宣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10.html